原标题:这位正部级女领导,连续22年都做这件事
9月29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连珍率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社会爱心人士,赴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主题帮教活动。
据新华网报道,这是继1999年开展“妈妈看望孩子”帮教活动以来,张连珍连续第22年到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主题帮教活动。
本次帮教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前行的希望”为主题,在监区内外分设会场,进行视频连线互动。主题帮教会上,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播放了《抗疫同行》专题片,宣讲抗疫典型事迹。
张连珍对未成年服刑人员说,要汲取爱国力量,努力自新而进。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汲取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真心爱党爱国,真诚重塑新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要汲取奋斗力量,努力迎难而上。从抗疫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树立信心、坚守希望,刻苦学文化、学技术、学本领、学做人,努力将希望化为现实。要汲取仁爱力量,努力希望而行。从内心开始觉悟,认清犯罪危害性、深挖犯罪根源,以仁爱为本源,内修外炼,自强、自省、自警、自律,走实走好“改旧恶、塑新我”的每一步。
出生于1951年4月的张连珍,1995年任江苏省副省长,后任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委副书记等职,2008年任江苏省政协主席,2017年转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至今。
据报道,1999年中秋节前夕,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张连珍第一次到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帮教活动。
此后,尽管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工作地点由南京变为北京,张连珍仍坚持每年中秋节当天或前夕,率江苏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到该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帮教活动,22年间从未中断。她也被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帮扶对象称呼为“张妈妈”。
在每年的帮教活动中,张连珍都会耐心嘱咐这些“失足少年”,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走向新生的信心,并与刑满释放人员的家人一起,接孩子们回家团圆。
在今年9月29日当天,张连珍接了11名刑满释放人员回家。
为何持续这么多年坚持这一行动?张连珍曾接受媒体采访讲述自己的想法。
她说,“1999年关注到这个群体时,心情很复杂,既痛心他们危害社会,又同情他们小小年纪就要远离父母。于是,我决定每年中秋节去看望这些孩子们,用一个母亲的心去感化他们、挽救他们。”
之所以选择中秋节,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而在这个全家团聚的日子,他们尤其需要来自外界的关心和爱。“在我内心里有一个信念:这些孩子虽然走错了道,但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拉一把’、‘推一把’,也许他们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未来。而事实也验证了我的信念。现在这里有很多孩子都已经带着满满的信心重新开启他们的未来。这是让我尤其开心的事。”
张连珍认为,开展帮教活动,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未成年犯犯罪的原因,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可以持续关心、关注这些孩子在少管所的表现,探讨如何对少年犯进行改造,研究如何让孩子们重获新生,健康成长、成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对于涉世不深、可塑性很强的未成年人,人生道路还很长,应给他们健康的成长拓展道路。对于一些违犯法律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治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是严肃的,任何人违犯法律,都要依法惩办。但我觉得惩的同时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国家专门设立的未成年犯管教所就很好,因为管教所在对失足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文化基础课教育,使他们在服刑期间学习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这样,他们回归社会后就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回归社会的失足少年,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不要有任何偏见。”
“我只要还活着,就还会继续开展帮教活动。”张连珍表示,将来即使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她依然会团结一些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未成年服刑人员的关爱,帮助他们改造,让他们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责任编辑:张玉 SN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