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明创建融入生活百姓共享文明实惠
近期,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不断加强,全市环境质量、文明程度明显改善。昨日,文明城市创建巡查工作组由市委网信办副主任金琇带队,赴龙华区督查文明创建工作。巡查组一行先后来到锦鲤农贸市场、锦鲤一村、中心花园、和睦二街等地进行现场督察。
在检查过程中记者看到,锦鲤农贸市场环境整洁卫生干净,行业规范展示明显,商品明码标价,食安智慧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市场动态、记录巡查数据,市场内设有果蔬垃圾收集点和垃圾分类投放处。在农贸市场一旁的锦鲤一村是楼龄较久的小区,小区内干净整洁,垃圾分类到位,消防通道畅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疫情防控要求等宣传均有展示。在和睦二街、和睦三街等背街小巷,市容市貌干净整洁,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井然有序。
巡查过程中,工作组发现仍有不足之处亟待改善。如车辆乱停乱放、公益宣传广告字迹模糊、地面坑洼不平等现象。对于部分仍存在的问题,责任单位负责人现场进行了整改。
工作组指出,在文明创建工作中要压实责任、落实工作,每一细小处的改进对于市民生活来说都是一次大的提升,要将文明城市创建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归集诚信红黑名单信息构建联合奖惩应用机制
诚信,既是一座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准,也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信用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是生活重要一部分。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此有着更深的理解。他们说,信用工作对社会释放的是正能量,引导人们的行为,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近年来,深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信用平台建设,完善信用工作制度,积极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让守法一路畅通,失信处处受限。
打破壁垒搭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最近,深圳开展以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为基础的差异化抽查工作,从6.5亿项涉企数据中,识别出疑似“空壳公司”,进行定向抽查,共计抽查企业40053户,从中识别出17766家疑似“空壳公司”。
没有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这项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为打破信息壁垒,我市采取公共信用信息“一个平台、一张目录”归集方式,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四大主题数据库。截至目前,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归集数据约22亿条。市信用办会同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市公共信用中心,每年定期编制并发布《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不断拓展信息归集范围,2020年新修订资源目录后,信源单位涵盖各区、各市直部门、驻深中直机构、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等73家,目录表单约594张,其中新增自然人目录表126张,新修订目录拟于近期发布。
为进一步推进信用信息标准建立,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完成《公共信用信息编码规范》、《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规范》的编制工作,于6月初通过了专家评审。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和应用规范》也列入2020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这些标准的编制,使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归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13个部门推出联合奖惩应用事项83个
为建设诚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步步难行”的诚信大格局,市市场监管局在联合奖惩试点系统的基础上,牵头开发建设全市联合奖惩系统。系统归集国家及深圳红黑名单信息,通过与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在开展许可审批、资金资助、后续监管等业务时实现奖惩信息自动核查、自动匹配、自动实施、自动反馈。目前,已有13个部门在使用该系统,推出第一批联合奖惩应用事项83个,涉及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限制享受优惠性政策等5类;今年内还将推出第二批联合奖惩应用事项,并扩大系统接入使用部门,进一步强化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奖惩应用。
全市联合奖惩应用机制推动各部门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建设。该局向政府各部门开放公共信用信息批量查询接口,推动信用信息在各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如市发改委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失信行为记录与惩戒暂行规定》,建立失信行为信息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实施信用审批制度。
罗湖区率先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防伪溯源信用平台,整合企业主体、产品、凭证、纠纷处理、支付、物流等企业信用信息,增强珠宝行业的信息对称性和透明性,促进珠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这样的信用建设实例,在我市各区普遍存在。目前,市、区联动机制正在构建,推动各区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特色信用工作。如前海的创建省信用经济示范区方案获省发改委批复;宝安区松岗街道出台全国第一个街道信用建设方案;南山区获得全国唯一知识产权信用体系试点推进地区;福田区制定出台“信用审批”制度,探索“失信告知书”模式;龙华区以深圳北站为核心,打造全国“信易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