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从面对面到屏对屏 未检普法的“云模式

日期:09-20
北京检察院未成年人法律疫情新冠肺炎

原标题:北京: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未检普法的“云模式

近日,北京市中小学陆续开学,海淀寄读学校“法治副校长”——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来到该校参加“小小法治导航员”团队成立仪式暨教师节表彰活动,并召开座谈会。记者简洁摄

近日,北京市中小学陆续开学,海淀寄读学校“法治副校长”——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来到该校参加“小小法治导航员”团队成立仪式暨教师节表彰活动,并召开座谈会。记者简洁摄

北京:从面对面到屏对屏 未检普法的“云模式

顺义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王超通过线上“法治云课堂”为孩子们送上普法课。

一分院:打出线上“战疫”普法组合拳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原定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计划泼了一盆冷水。“受疫情影响,普法工作面临断线停摆。”该院第七检察部主任王翠杰这样回忆当时的困境:一边是未成年人和家长对于疫情防控相关法律知识的迫切需要,另一边是检察官精心设计的法治课程无法实施。

于是,部门例会上,一场关于如何做好疫情期间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讨论就此展开。

“授课载体上,可以学学网络主播,将传统的法治教育讲座‘搬’到网上举办,从‘面对面’变成‘屏对屏’”“应当更加注重普法课程的趣味性与体验性,让大家由要我学变为我爱学”“在授课内容上,我们也需要结合疫情实际对原定授课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提升法治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随着讨论的结束,如何做好疫情背景下的未成年人法治工作的答案也渐渐清晰。广泛收集资料、精心准备教案、反复推敲打磨……疫情期间,该院陆续推出一堂公开课、二套试题、三封书信,打出线上“战疫”普法组合拳。

一堂公开课,夯实打赢疫情“保未战”基础。王翠杰介绍说,他们采取案例引导的方式,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法律知识,帮助孩子和家长们规范疫情防控期间的言行。除了讲解法律知识,课程还特别融入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和家长亲职教育内容,对防止个人信息遭泄露、防止以线上教学名义诈骗、理性购买线上教育产品等风险进行了提示,为未成年人提供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全方位保护。

二套试题,提升打赢疫情“保未战”的质效。据王翠杰介绍,他们选取疫情防控期间真实案例,细致梳理常见违法犯罪问题,精心设计《战疫法律“红线”小问答》,采取闯关问答形式,讲授法律知识,提示风险陷阱,在提升同学们法律意识的同时,培养大家成为疫情防控的“法律宣传员”,发挥抗疫普法宣传工作的综合质效。

三封书信,凝聚打赢疫情“保未战”的合力。该院先后向学生、家长、老师三个群体发出三封书信。《致同学少年》引导孩子们在使用互联网学习、娱乐的时候,远离不良信息,警惕网络诈骗,防止沉迷游戏,提升信息鉴别能力。《致家长朋友》指导家长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科学规划子女的假期生活,既合理安排文化学习,也关注道德品格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致人民教师》提醒教师们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法律思维,提高防控意识,筑牢防控疫情的少年防线。

海淀:“四叶草微课堂”为老师家长解惑支招

“王校长,学生中间最近发生网络欺凌事件,个别同学利用网络欺负、谩骂他人,可是又没法来校办讲座,怎么办?”“杨主任,我们班学生遇到了网络诈骗,被骗了3000元钱,孩子非常沮丧”……疫情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辖区内学校的老师频频向海淀区检察院发来求助信息。

疫情期间,学生大部分时间居家学习,触网年龄降低、触网时间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日趋增多,学生、家长、老师有各式各样的难题亟须检察官帮助。针对这些问题,4月15日,海淀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刘莎通过网络直播在线指导《如何让孩子安全上网》。

“这是2019年我办理的一起案件,未成年人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又没有钱买装备而走上盗窃犯罪的道路……”直播中,通过真实的案例普法,刘莎告诉屏幕前的观众,现实中,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有一些孩子利用网络黑客技术侵入他人电脑,最终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对于家长而言,要提高防范意识,除了掌握孩子上网、交友的情况之外还要管理好自己的账号信息,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合理使用互联网,但最重要的还是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该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杨新娥告诉记者,刘莎的授课并不是一次“单兵作战”,在这场点击过百万的法治课背后,是该院开设的名为“四叶草微课堂”的系列课程。该微课堂是疫情期间,依托未检专业化综合履职平台,以“短”“精”“大众参与”的线上普法宣传为抓手,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而专门打造的线上课程。

“四叶草全面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幸福成长,我们的定位是成为‘你身边的’法治课。”杨新娥介绍说,截至目前,“四叶草微课堂”已经持续更新9期不同主题的法治教育微视频,点击量逾两百万次,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观看直播的海淀寄读学校的学生留言,期待检察官们能定期更新。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刘晓翠说,“‘四叶草微课堂’用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网络小视频、直播的形式针对青少年及家长老师开展法治教育,形式灵活与时俱进。”

石景山:跟小明小芳一起学习民法典

疫情期间,来自石景山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李思哲同学和妈妈上了一堂特殊的线上法治课,课程讲的是同学小明和小芳成长的故事,还有12个问题需要思考和解答。给李思哲和他妈妈讲授这堂法治课的正是石景山区检察院的检察官。

民法典将于明年正式实施,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规定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民事法律关系。石景山区检察院未检部门的检察官认为,让未成年人了解民法典非常有必要。

可是,未成年人权益可能涉及的法律条文这么多,该选择哪些内容进行普法?怎样让同学们意识到民法典并不是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实实在在陪伴在身边的法律?

该院检察官张静决定用故事的形式来给孩子们讲解民法典。在将民法典中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文梳理了一下后,她虚拟了两个主人公——同学小明和小芳,整个普法课程,就围绕着这两个人物的成长故事,分两条主线将相关的法律条文串起来。

“小芳从小到大,先后经历了胎儿期享有接受爷爷遗嘱的权利、突发事件中处于无人照料状态时被临时生活照料的权利、8岁以后具有部分民事责任能力、侵犯他人需要赔偿的义务、父母可以再收养一个孩子、成年以后对性侵害具有损害赔偿请求权、个人财产受保护的权利等等。”张静告诉记者,在小芳这条故事线中,一共串出了10个法条涉及的内容。而小明这条主线里,主人公经历了父母闹离婚的过程,体会到了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1岁以内父亲不得提出离婚、离婚时征求其意见的权利、离婚后亲子关系不消除的权利、向任何一方索要抚养费的权利等等。

“为了加深思考,我想到了设置判断题的方式。”课程中,针对一个法律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最后设计了12个问题,由学习课程的同学们作答。

石景山区检察院联合团区委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整个线上课程,为了实现定向宣传效果,还请该院青春护航法治宣传团队法治副校长向对接的10余所中小学同学及家长进行了定向推送。

李思哲同学就是这10余所中小学的学生,他说:“民法典是一部保护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学习起来很有趣。”而一同陪伴学习的妈妈也表示:“这个活动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也让我们家长意识到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

门头沟:防疫普法与线上帮教同行

疫情期间,门头沟区检察院未检部门检察官刘玉霞最担心的,是正在进行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和临界预防矫治教育的7名未成年人。他们现在怎么样?监督考察怎么进行?刘玉霞告诉记者,“自己心里一直放不下他们和他们的事儿。”

据了解,门头沟区检察院依托法治副校长、法治宣讲员等普法队伍,在疫情期间推出了多期未成年人的普法微信,为特殊时期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可是,刘玉霞觉得,在面向未成年群体进行线上普法的同时,还必须紧扣安全主题和法治教育,加强对被帮教对象这类“特殊人群”的关注和关心。

没法面对面交谈,刘玉霞就通过视频通话与帮教对象谈心,慢慢的,检察官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近。电话刚接通,那个初三孩子就主动打开话匣子,向检察官阿姨汇报近期的学习、生活动态。最终,在检察官和观护员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期间,该名学生完成了100小时义工劳动。

不仅如此,门头沟区检察院还第一时间与扬帆义工培育基地和相关社工沟通联系,调整观护方式,围绕法治教育、疫情防护、心理疏导等内容个性化定制“线上”帮教计划,并为每个孩子建立由检察官、帮教对象、监护人、社工等组成的微信群,随时推送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确保帮教工作有序推进。

刘玉霞说,了解完帮教对象的近期情况后,未检部门的同事们都会围绕疫情期间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可能会遇到的违法犯罪行为等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法治教育,“疫情发生后,未检办案组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在家时间长,待不住了怎么办,不听家长话怎么办,长时间上网耽误学习影响生活怎么办,于是利用网络、微信与家长和孩子电话沟通就成为了考察的常态”。

“您放心吧,我一定利用假期好好学习,把以前落下的课程补回来……”在保持与家长定期联系的过程中,检察机关了解到有的罪错未成年人学业抓得不紧,于是未检团队多次采用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鼓励2名在校生利用假期补齐课业短板,要求定期读书,撰写心得体会并拍照通过微信提交。

目前,该院的临界预防已经形成了以检察机关为主体、家庭教育为核心、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帮教模式。

昌平:提供“订制”的线上法治教育课

今年2月,正在昌平区沙河镇下沉开展防疫工作的昌平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刘晓辉,接到昌盛园小学沈校长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沈校长语气有点着急。“您好,疫情原因孩子们不能开学,恳请您帮助开展线上法治教育……”

当时正值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下沉归来,刘晓辉马上组织部门的检察人员“出点子”。“沈校长的需求可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全面的方案。”刘晓辉介绍说,第一检察部当即通过本院法治副校长与辖区学校负责人沟通联系,了解疫情期间各年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对法律知识的需要以及学校在疫情期间的课程教学安排。“多名学校负责人都表示,疫情期间学校落实‘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教学,尤其希望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形式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

不仅如此,各个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与具体需要列出了法治宣传清单,希望通过线上法治课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规范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与底线思维。

接到“订单”后,该院检察官认真搜集法治教学材料,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决定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主要内容,为居家学生普及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在疫情防控中作为公民应该尽到的基本义务。“为了使课程易于理解,未检团队的成员们通过热点案例,将涉疫的知识要点系统串联起来,通过视频的形式,在官方微信的固定栏目定期推送。”刘晓辉说。

据了解,这个名为“小明课堂”的线上法治教育课程,每一期新内容推出后,检察院都会积极与辖区内责任院校负责人联系,确保居家学生可以看到并按时学习。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通过微信推送中的评论区积极进行回复,并答疑解惑。

“每一期法治课都会确定一个‘主菜’,通过各种生动的表现形式来传递出去,确保线下与线上课程质量没有区别,甚至更精彩。”刘晓辉说。

延庆:法治课结束后直播间讨论热烈

近日,一堂主题为《人生的岔路口应该怎么走》的法治课在延庆区第十一小学直播开讲,授课人是延庆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检察官助理吴赫。

据了解,吴赫的这场法治课源自该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潘霞接到的一个求助电话,电话是延庆第十一学校副校长打来的,建议检察官利用假期多给学生及家长们普普法。

随后,潘霞和吴赫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由于这次讲课要面向3000余位学生和家长,“这么多人用哪个平台直播效果好”“几点讲”“讲什么内容更合适”……相比起传统的法治课,潘霞坦言,这次的“备课”考虑的问题会更多一些。

在多次和该校教导主任沟通后,最终,潘霞和吴赫决定利用学校平时上网课的教学平台,晚上7点开讲,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直播的观看率还可以和学生家长充分互动。上课内容的设置上,不仅包括了未成年人犯罪中常见的罪名,还结合了直播讲课的形式,重点谈了“未成年人给主播巨额打赏”“多人聚众斗殴”等热点问题。

“本案中5个人的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直播间里的学生和家长都聚精会神地关注着吴赫提到的案件的后续发展。法治课结束后,直播间炸开了锅,学生、家长开始了热烈讨论:“检察官老师,现在我知道了朋友找我帮忙打架,我一定要拒绝”“检察官呀,孩子总看游戏直播,这次上完课,她说不再看了”……

原本40分钟的法治课,整整上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和家长都积极参与其中。直播结束后,刘校长告诉吴赫:“今天讲的内容非常丰富,又很接地气,我们都受益匪浅啊,下次你们还得来呀”。

潘霞告诉记者,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需求只增不减,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未检人一定会“紧跟潮流”,尝试更多互动的方式。

记者简洁通讯员王敬敬荣杰王娱李奕良

我省新开通三条省际班线方便免税购物 今日北京天气晴间多云宜出行 昼夜温差渐增防感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