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那考河的逆袭之路

日期:09-14
南宁

原标题:南宁那考河的逆袭之路

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化身为舒适宜人的湿地公园——

【民生经济看点“上新”了,老城⑧】南宁那考河的逆袭之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庞慧敏通讯员蒋少萱

阅读提示

曾经的那考河是南宁最大的污水排放地。2015年,那考河按照全流域治理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社会资本引入、河道全线截污,最终实现“逆袭”,由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变为舒适宜人的湿地公园。

“好啊!这里当然好呀!”当记者问起觉得那考河湿地公园内怎么样,保洁员工杨阿婆一脸理所当然。走进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清澈的河流、翠绿的植被生机盎然,络绎不绝的游客和市民也让公园更显朝气。

那考,壮语意为“美丽绿色的水田”。然而,许多人想不到,如今名副其实、舒适宜人的湿地公园,以前曾是南宁最大的污水排放地。

过往种种不堪回首

只要是稍微年长些的南宁本地居民,大多听说过南宁市兴宁区有一条“臭水河”,附近的居民都绕着它走。

回忆起那考河治理前的景象,市民韦大爷说:“原来这里是已经被废弃的了,周边的环境也很差,不像样,就是一个臭水沟!”记者了解到,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那考河上游沿河有40多个污水直排口同时排污,那考河基本变成了纳污河。加之垃圾、施工废土等堆挤在河道两旁,河水质量常年被评为劣五级——这是水质标准中最低的一级。

南宁市依江而建,百里邕江穿城而过,18条内河分布在南北两岸,那考河便是其中一条内河竹排江的支流,也是这条内河的源头。那考河变成了一条纳污沟渠,直接导致下游竹排江水质发黑发臭。

这使得好些个部门头疼不已——由于资金和治理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当时那考河水环境整治只能分段、分期从市区向郊外,即从下游向上游逐步推进。但是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又相对滞后,上游的污水仍不断流入河内,经常是治理完没多久河水又变脏了。

为从源头上治理这一切,2015年南宁市开始对那考河进行彻底治理。那考河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也开始了它的“逆袭之路”。谁都没想到,两年后,那考河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努力改变落实运营

在PPP模式的引导下,那考河项目引入了社会资本,“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2015年2月,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那考河项目,并与南宁市城市内河管理处、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项目合同,成立项目公司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于同年3月31日正式开工,在项目进入运营期以后,政府按季定期支付流域治理服务费。

跟以往“政府包办”不同,那考河项目中,政府从“建设者”转变为“管理者”。项目建成后,由公司继续运营,政府对公司的运营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按效付费。为此,南宁市制定了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考核那考河四个断面,每个断面10多项指标,其中河道的水质、水量、景观美化亮化、环境卫生是主要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分四档,按照分数支付流域治理费,总分低于60分按合同不付费。

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合约部的赵卫萍告诉记者,那考河每个月都会接受两次考核,“考核真的特别严格”。水质要求是要无条件达标的,公园内的各种环境也是考核硬标准。“公园必须时刻保持整洁,有时候有关政府部门刚来考察,刚好有游客丢下垃圾没有来得及处理,我们也会被扣分。”

赵卫萍表示,这也体现了政府对那考河十分重视,以高标准要求那考河的运营,这样不仅压紧压实了企业的责任,也促使企业更加主动、用心地去做好公园的运营维护。

持续整治效果渐显

整个那考河共种植有160多种陆生、水生植物,都是利于净化水质的品种,还顺带有了景观。红的是亮叶朱蕉、蓝的是翠卢莉、绿的是黄金榕,可谓是一步一景。

2017年3月,那考河正式建成运营,到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了。来晨练、散步、观光游玩的市民游客依旧很多,即使是盛夏工作日的下午三四点,还是有不少人结伴而行。来到那考河看一看,男女老少都有说有笑,还有人特意来这里约拍。

“早上和晚上人最多,周六周日还要多呢!”杨阿婆告诉记者,周边的居民经常会过来锻炼身体。“现在开车过来玩也很方便,假期里有很多父母带着小孩来野餐。”

2017年,那考河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宁经验。

目前,南宁实现“逆袭”的内河,已经不止一条那考河了。不久前,家住沙江河畔的南宁市民秦慧蓁将自家阳台的窗户换成了大大的落地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指着自家窗外不远处的沙江河流说:“以前那个臭水沟就在那里,很近,黑乎乎的,真是臭得我们根本不敢开窗户。”而现在,秦慧蓁喜笑颜开:“河治好了,我们一家要把以前的风景‘补’回来!”

首个国产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合肥上线 2020/21年度我国三大谷物仍将供大于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