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随袁隆平之问:现代农业应该长什么样子?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姜恒
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活动期间,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拼多多共同举办5场线上线下联动的大型活动。首场直播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视频方式参与。
前不久,袁隆平刚刚度过90岁生日。这位新晋“90后”在直播中深情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投身农业。“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袁隆平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
直播现场还请来了在拼多多平台上开设农产品店铺的三位新农人,他们的故事,呼应了袁隆平的期待。
农业曾是落后的代名词。几千年来,无数人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脱离土地,跃出农门”。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形势已经发生变化。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技术手段逐渐被大规模应用,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随着卫星识别、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5G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更是进入智慧农业阶段,方寸屏幕便可掌控万亩良田,与传统农业生产不可同日而语。
在现代农业技术发达的国家,智慧农业早已大放异彩。比如在荷兰,农民大量使用卫星识别、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这也使得这个面积仅为重庆市一半的国家,农产品出口额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同样,在沙漠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以色列,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颇为繁盛。众所周知,以色列农业的科技化程度很高,比如著名的“滴灌”系统,实现了95%以上的水利用率。高科技是色列发展先进农业的基石。
放眼国内,这些年,随着高科技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一批互联网公司开始运用先进技术,探索出本土化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拼多多于今年5月发起过一场草莓种植比赛,4支全球顶尖高校的青年科学家团队利用植物生长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方式,实现草莓种植全程管控,并与4支来自中国草莓“十强县”的顶尖农人队伍切磋,寻找适宜高原草莓种植的解决方案。这场“人机对弈”的目的不在分出胜负,而意在探索数字农业科技的产销一体化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户获益。
中兴通讯也曾在荷兰做过一个5G智能农业外场商用演示。此次外场演示是通过无人机对马铃薯农场进行高清照片拍摄和采集,并通过5G移动网络,实时将采集的照片回传至服务器,以精确的方式实时地对马铃薯作物进行适当的保护,整个采集回传所用时间从之前的两天缩短至两个小时。
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正在不断迎来技术投入与科技创新,将行业供应链环节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交互速度不断提升,重构农业生产链条,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倍增。显然,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相比传统农业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不再主要仰赖人力。技术驱动农业,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而在未来,农业很可能将被AI、5G和物联网彻底改变。
在这样的趋势下,“农民”的概念将变得更丰富:现代农业中的农人,将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操盘者、指挥者。从工作形态上,他们或许不必亲自置身于田间地头,而是通过远程操控就可以实现粮食丰收。这是技术赋予现代农业生产的红利。
也正是在技术驱动下的农业生产形态下,各地涌现了一批新农人,他们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或成立专业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事新型农业经营,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在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投身现代农业,加速着中国的乡村振兴进程。这些从企业到个体的努力与作为,也正是中国现代农业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