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发地全面复市首日探访,首都“菜篮子”装满没?
9月6日8时58分,“首车”驶入新发地市场,标志着新发地全面复市。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今日(9月6日),新发地市场铁路以北区域正式营业,这标志着继市场铁路以南区域8月15日复市之后,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
记者今日实地探访发现,全面复市后的新发地市场仅开展批发类交易活动,形成以蔬菜水果为主、其他农产品为辅的供应格局。目前,主市场铁路以南区域销售18种蔬菜、16类水果,铁路以北区域售卖蔬菜品种多达40余种。
据介绍,市场果蔬供应量已恢复历史80%供应水平,预计中秋、国庆双节前将恢复历史正常供应水平。新建的新发地便民菜市场一、二期也已全部开业,供应果蔬、粮油、主食、猪牛羊肉及禽肉等,可满足周边居民日常需要。
9月6日,商户在庆祝新发地全面复市。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智能管理买家卖家均凭会员码进出
上午8时58分,新发地市场佳农门外,拉载着白菜的“首车”进入市场,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
人行通道处,身着红色马甲的卖家在出示会员码并接受红外体温检测后,有序进入市场。竖立在一侧的电子大屏上实时滚动显示着当天的批发价格、进场车辆和人员信息。
经过疫情考验,新发地市场进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丰台区疾控中心在市场内部建立了公共卫生哨点,新发地市场监督管理所也已经挂牌成立。
新发地市场安全监管组副组长赵建军介绍,人员每次进入场内都必须接受测温,同时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入驻,定期对市场内环境、物品、包装材料、公共用品开展核酸抽检,对各区域进行全面消杀。
全面复市后的新发地批发市场还启用了智能管理系统,实施严格准入制度,进场车辆和人员均须提前注册报备。入场时,工作人员会根据报备信息进行核实,重点检查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同时对农产品抽样检测,如果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取消进场交易资格。
9月6日,新发地市场交易区,商户在整理准备货品。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进入场内,交易区已经面貌一新。记者看到,水果市场和蔬菜市场分别使用红色和蓝色的遮阳伞以示区分,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进场车辆有序停进划定车位。
为便于管理和交易,全面复市后,市场里“四类人”分别着不同颜色马甲,红色代表批发商,黄色代表采购商,蓝色代表市场工作人员,绿色代表摆渡车司机。
在新发地经营了20多年的“西红柿大王”赵志刚说,现在通过马甲颜色就可以判断对方身份,省去了很多沟通环节,交易效率更高了。
事先注册、提前报备、扫码进场,交易区选购,市场摆渡车转运货品至上货采购区,采购商装车离场……对复市后的新的交易流程,“大小椒大王”王福娟已经很适应,“市场全面复市了,我除了高兴还是高兴,现在我家的大小椒交易量已经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全面复市后还会增加。”
9月6日,采购商在品尝挑选西红柿。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供应量猛增蔬菜价格比昨日下降9.51%
“今天复市的区域是主市场原来的蔬菜经营区,占地约640亩,目前主要销售玉米、豆角类、花生、大白菜等40余个蔬菜品种。”新发地批发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介绍,全面复市后,新发地市场按照经营品类重新划分区域,形成以蔬菜水果为主、其他农产品为辅的供应格局。
为保证市场供应品类齐全,新发地市场对自建的分布在全国农产品主产区的300多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强建设,提高农产品供应的可控率。
顾兆学介绍,自8月15日主市场铁路以南区域复市以来,每天都有新品种从新发地自有的种植基地运往北京新发地市场,市场交易量逐步攀升。
全面复市首日,市场南北两个区域共进场车辆2118辆、果蔬2.9万吨,供应量比昨日(2.3万吨)增加6000吨,恢复到过去80%供应水平。顾兆学表示,目前市场上市品种齐全、货源充足,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
由于上市量猛增,带动商品价格下降,加之商户响应“多少钱来多少钱走”平价走货的倡议,全面复市首日,蔬菜加权平均价比前一日下降了9.51%,市场批量交易格局开始显现。
在赵志刚的摊位前,顾兆学拿起一颗西红柿询问当天价格下降幅度。赵志刚说,自8月15日铁路以南区域复市以来,他每天的销售量在4万斤左右,随着全面复市,销量继续攀升,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
9月6日,居民在便民菜市场选购肉类食材。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便民菜市场二期开放主营猪牛羊肉
位于佳农门旁边的新发地便民菜市场一、二期也已对外营业,顾客多为周边社区居民,进场购物均须测温并扫码登记。
全面复市后,新发地市场实行“批零分开”,市场仅开展批发类交易活动,全面取消零售业务,不再对个人消费者开放。为保障周边居民日常供应,在市场外新建便民菜市场。
目前,便民菜市场一期已经于7月28日开业,现有22个摊位,主营蔬菜、水果、粮油和主食;二期也于8月28日对外营业,设16个摊位,主营猪、牛、羊肉及白条鸡等,“基本生活必须的大类齐全,完全能够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的日常供应。”顾兆学说。
顾兆学介绍,便民菜市场经营的肉类全部为厂家直供,进场前查证验票、票证齐全,可以保证食品安全。同时,便民菜市场不对商户收取租金,每月仅收取一定的公共卫生和照明等用,以此压低商品售价,零售价格在新发地批发价格基础上上浮不能超过10%。
经营猪肉产品的商户雷强告诉记者,开业后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1万多万元,跟以前比差距不大,“没想到卖这么好,完全超过了预期。”
据介绍,开业至今,便民菜市场每天客流量在1700-1800人次,营业额达到25-30万元。
同时,菜篮子直通车和社区便民店也为周边居民增加了采买渠道。据了解,新发地市场原有的164辆菜篮子直通车,负责全市300余个小区的供应,已恢复近50%,剩余部分正在逐步恢复当中;原有77家便民菜店,也已全部恢复营业。
9月6日,工作人员在对车辆把手采样,进行核酸检测。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讲述:20年老卖家从“行商”变“座商”
“说这里是家,不如说这里是根,”赵志刚的东北口音不太纯正。他说,在这里经营20多年,与南来北往的批发商打交道多了,说话也变得“南腔北调”。
这次疫情是赵志刚20多年里第一次与新发地“暂别”,但因为在山西有千亩扶贫基地,赵志刚不得不四处寻找销路。“扶贫基地跟普通采购不一样,贫困户种出来的西红柿我一定得想办法卖出去。”
新发地闭市期间,赵志刚去过河北、内蒙古“跑”渠道,也一直在新发地临时开辟的周转区坚持售卖,每天两车西红柿的销售任务算是勉强“扛”了下来。
全面复市后,赵志刚说自己终于从到处跑的“行商”变成了“座商”,管理和交易都更加有序,销路也不用愁了。为了这次全面复市,赵志刚准备了4车西红柿,其中一车已经抢购一空,另外三车也已经有了去向。
新京报记者姜慧梓摄影记者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