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开学第一课:从"小案例"中感受"大守护"

日期:09-05
开学第一课未成年人北京二中

原标题: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开学第一课:从"小案例"中感受"大守护"

从“小案例”中感受“大守护”

——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开学第一课

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开学第一课:从

9月4日下午,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第三次走进北京二中开讲法治课。在主会场同学们现场提问。程丁钟心宇摄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京市古城中学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京市古城中学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京中学分会场。(学校供图)

北京中学分会场。(学校供图)

正义网北京9月4日电(检察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春薇)9月4日下午,北京二中的报告厅里掌声不断,在同学们满满的期待中,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第三次走上该校讲台,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这堂法治课的主题是什么?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为何赢得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课师生的点赞?

一部未成年人的护身宝典

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摇篮到死亡,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民法典可谓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算起,中国民法典编纂之路历时整整66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并没有像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一样命名为“法”,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凸显了民法典的庞大与厚重,又强化了体系化的思维方式。

民法典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在张军检察长近一个半小时的授课中,穿插了不少“小案例”,以案释法,让不少学生、家长、老师都找到了答案。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网红主播怎么办?”“未成年人见到老人倒地扶不扶?”“青春期的小秘密该如何守护?”……一个个生动的发生在未成年人身边的小案例被详细剖析,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堂法治课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许多民法典知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财产权、隐私权等权益,以后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高三学生华慕宽告诉记者,她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民法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其中,并倡导了诚信、节约等美德,引导人们向上向善。“我的理解是,民法典把对道德的倡导变成了对法律的遵守,这是法治的进步。”

“生活即教育,社会是课堂”

2020年,极不平凡。这一年,举国抗击疫情,同学们度过了有史以来最短学期和最长假期。历史教人成长,这些“准大人”们,也有了不一样的领悟。

“在这之前,民法典对我而言一直是遥远且陌生的。”高一学生陈庭轩课后感触颇深,课堂上的详细举例,让我切实了解到了更多民法典内容。“其中,疫情期间未成年人监护问题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的关爱和珍视。”陈庭轩告诉记者,法治课上的一个个小案例,让她知道民法典与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保护息息相关,需要大家共同拥护。

“我之前一直觉得民法典内容非常庞杂,今天感觉是跟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高三学生肖政谕告诉记者,课上提到的基因编辑事例等都是与当下科技发展相结合的,能切实感受到法治发展与时俱进。

“不能重蹈案例中那些未成年人的覆辙。”高二学生钱堃一对法治课上的案例有不小的触动。“民法典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这些案例也告诉我们,民法典既是护身宝典,也给我们日常行为规范提供了指导。”钱堃一说,可以感受到这部法典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展现出的是法治进步和智慧。

钱堃一的妈妈作为家长代表,也在现场聆听了这堂法治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长要做好孩子学法、懂法、守法的榜样。家长作为帮助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的人,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这次法治课特别好!”作为一名儿童教育工作者,钱堃一的妈妈在这堂课上,收获了不少新体会。她告诉记者,作为家长,感受到了检察机关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爱护,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亲力亲为和身体力行,通过这堂课,感受到民法典对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生活即教育,社会是课堂。”这或许也是每一个法治课听众的真切感受。

“把法治课讲到孩子心坎里”

“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走过场,是专门针对孩子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精心准备,作为家长十分感动。”高三学生家长张彦为这堂法治课点赞。

“深入浅出,法条结合案例,作为法律人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律师,张彦在这堂法治课上产生了不少共鸣,他说,检察机关从案件中提炼出有针对性、与孩子们有关的典型案例,教会孩子们如何自我保护,如何敬畏法律,如何依法行事,让孩子们产生新鲜感同时乐于接受,这样的法治教育事半功倍。

“聆听了一堂生动专业的民法典法治课。”政治老师张莹告诉记者,这堂课让同学们深刻了解民法典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我也会在今后的课程中,将民法典融入到教材中、融入到课堂中,让民法典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我们每一年都期盼着法治副校长来给学生上法治课。”德育老师冀红杰告诉记者,这堂课让老师和学生都明确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民法典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今天学完之后,我们要继续组织民法典学习,让校园充满法治氛围,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更好建设平安校园。”

“通俗易懂,思路清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副主任医师班宇侠这样评价这堂法治课。“重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为依法治国打下了基础。”班宇侠说,以民法典为载体,法治课讲的深入浅出,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懂得自我保护,爱人爱己,要学会尊重遵守社会公德、爱民爱党爱国。

“重视法治教育,是为立德树人打下了基础。”班宇侠说,以民法典为载体,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懂得自我保护,爱己爱人,遵法尚德。

“民法典刚刚出台,检察机关就对未成年保护做了很好的解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告诉记者。“送法进校园,是实实在在将依法治国这个概念从孩子抓起,我为这个事点赞。”

“法治教育课内容丰富,特别是对民法典的解释与时俱进。”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企业管理部主任、纠察大队大队长、特勤保安大队大队长李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治进校园意义非常重大。“希望检察机关多开展线上线下课程,多带孩子们体验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对法律有敬畏之情。”

法治课结束了,可是一颗颗法治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然种下,正在发芽。

英国一工厂突发爆炸!蘑菇云升起 胡锡进:一些中国异见人士应看清这3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