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伴着歌声去战斗
新华社长春9月3日电(记者郎秋红邵美琦)“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前夕,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民走进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小学,和孩子们一起唱起《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他告诉孩子们:“我的爷爷杨靖宇将军不仅是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也是热爱创作的文艺家。这首歌就是他在抗联一路军成立后创作的。”
今年是杨靖宇将军殉国80周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抗联研究专家刘贤陆续采访过300多位抗联老战士和知情人,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这些老人们唱歌时的神情。“他们可能记不清具体的战斗时间和地点,但是每个人都会唱歌,而且一旦唱起当年那些歌曲,眼神就变得格外明亮,格外坚定……”
东北抗联在艰苦的环境中作战,杨靖宇却是出了名的爱唱歌、爱音乐。抗联老战士、原柳州军分区副司令员沈凤山曾经回忆说:“当年,咱们抗联一路军有一个好传统,就是爱唱歌。杨靖宇将军提出,越是条件艰苦,越是要有歌,密营里就是只有一个战士,也要有歌声。”
1933年9月18日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后,杨靖宇主持颁布了一系列规则、条例,召开士兵会议民主议事,讨论作战情况。他还经常组织开展文娱活动,学习文化,进行歌曲比赛。他提出连以上干部要做到“四会”:会唠嗑(做群众工作),会吹口琴,会讲故事,会拉歌。
刘贤说,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联部队里,有一支20人的口琴乐队。乐队刚成立时,为教部队里“只会扛枪拿镐”的战士学会音律,他们选出8位战士站成一排,“哆-来-咪-发”演示给他们看,一个音阶一个音阶地纠正,一段旋律一段旋律地反复练习。战士们有的嘴唇吹破了皮,有的吹肿了腮。没有口琴的战士就拿起铜盆铜碗当打击乐器,或者干脆拍着巴掌跟着口琴的节拍合奏……
1935年10月,在抗联一、二军那尔轰会师的联欢会上,杨靖宇将军站在场地中央,亲自指挥口琴队演奏《劝告满军抗日歌》等。战士们有的手拿筷子,有的敲着茶缸,和着乐曲大合唱……歌曲虽短,却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在那精神和物质都极度匮乏的艰苦岁月里,歌声和口琴给抗联将士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亮点和颜色……
“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近年来,先后有8万多名学员来到杨靖宇干部学院,重走抗联路、学唱抗联歌。
穿越80多年的沧桑岁月,在白山松水间,在抗联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歌声依旧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