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共和国同龄人张统一院士:你们的中国梦在上海大学筑成,要志存高远、勇攀高峰!
来源:上海大学
关注上海大学及时掌握权威信息,了解学校最新动态!
编者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研究生导师,既是科研的领航者,也是人生的引路人。研途求知,最幸运的是学有良师,启行明智。
上海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系列活动开展以来,选树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导师典型。接下来,我们将推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栏目,带大家一同领略“宝藏”导师的育人风采。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的张统一院士。
导师·介绍
张统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固体力学专家,我国材料基因组工程、材料信息学和力学信息学的推动者,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材料学会材料基因组工程分会首任主任。曾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方氏冠名教授,国际断裂学会副主席,远东及大洋洲断裂学会副主席。获香港裘槎高级研究学者奖、美国ASM International Fellow奖、国际断裂学会Fellow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大力推动材料信息学并首提“力学信息学”新概念;倡导融合专家知识的数据驱动新材料发现,材料正向设计和逆向设计相结合的新理念;呼吁发展以数据为中枢,向上支撑新材料研发和创新,向下加快产业制造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新模式。
他是实验室里潜心钻研的科学家,孜孜求索、永不止步;他是建设中运筹帷幄的领跑者,徐徐图之、厚积薄发;他是课堂里传道授业的引路人,循循善诱、启智求真。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院长、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固体力学专家张统一。学生们对他的评价是,“大道本无我,青春常与君”,满腔热血臻于澹然之境。
“你们的‘中国梦’在上海大学筑成:自强不息、体魄强健、科学严谨、专业扎实、功夫过硬。毕业是人生的新起点,走向社会,走向工作,你们的明天更加光明灿烂。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是我们的嘱托。请亲爱的同学们牢记,个人的成长当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骄阳似火的七月,在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的大楼里,71岁的张统一院士一笔一划地写下对2020届毕业生的真挚祝福与嘱托。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科学家始终怀抱着为国求学、报国奉献的科研理想阔步向前。报国之志于他而言是仰望星空的信仰,也是脚踏实地的旨趣,“我做科研一直强调两点,一是国家急需,二是个人兴趣。把个人兴趣与国家急需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支撑我多年来坚持从事科研的不竭动力。”
出生于1949年的张统一院士既是中国巨变的亲历者,也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参与者。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让下过乡、当过知青、任职过中学老师的张统一成为当年恢复高考洪流中一朵“脱颖而出”的浪花,他以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的分数被新乡师范学院(现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1979年,只读了一年多的大学的他又高分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七年时间里完成了本硕博的全部学业。年轻时的求学经历让张院士被大家定义为“天赋型选手”,但回忆起早年的经历,他却笑着说,“我不能算天赋型选手。因为当知青的时候很渴望读书,吃过苦才更能体会读书的宝贵。”正是这段难忘的磨砺使他愈发意识到学习之于个人、之于国家的难能可贵,坚定了扬己所长投身祖国发展的决心。
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知。张统一院士围绕着多场断裂力学、微纳观力学、氢渗透和氢致开裂三方面展开主攻,在材料科学及固体力学的跨学科研究上取得非凡成就,于科海弄潮,勇立涛头,为学界带来深远影响。260多篇SCI学术论文,六项专利,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裘槎高级研究学者奖、美国ASM International Fellow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出色的科研水平换来了诸多荣誉加身,硕果累累的背后是张统一院士夜以继日的坚守,千万次实验的不懈努力。千帆过尽,这位七旬院士一如既往,俯首案前,潜心笃志。
从郑州七中的物理老师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院长,怀揣着“把兴趣发展成事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拳拳赤子心,张统一院士践行着他几十年如一日献身科研、科学报国的“乘风破浪”之志。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技术的革新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新材料的进步,传统材料科学研究已难以满足工业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而材料基因组的相关研究对助力我国制造业实现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基因组工程是新的材料研发范式,是国家所需、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六年前,在徐匡迪院士推荐、上海大学领导的邀请下,张统一院士带着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上海大学结下“不解之缘”。在这里,他组建了国内第一家材料基因研究机构: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并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国内第一家省级材料基因研究机构:上海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张统一院士也成为了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创院院长。
从学科体系建设、功能定位布局、人才培养机制,再到最基础的专业研究,每一个构成、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张统一院士说,“材料基因组是交叉学科,很多内容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学习。现在我带头学习,和其他老师、同学们一起摸索。”
“作为大学来说,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在学院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中,张统一院士强调贯穿学院发展的根本必须是学生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在科研发展方面,他提出“年青教师、研究生们应该‘专’而‘精’,把握‘聚焦’、明确方向;经验丰富的教授们应该‘宽’而‘广’,开辟领域、扩大影响”。在环境营造方面,他以身示范在学院内营造“师生共同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年轻学生大胆试错”的教学科研环境,倡导自信从容的学习工作状态。在人才培养方面,2019年,荣获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张院士将20万元港币的奖金全部捐赠给了上海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张统一/陈慧奖学金,“学生们现在的条件很好,但我还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更多年轻人热爱所学、坚持钻研。”
这位看起来严肃又具有多重身份的院士院长被学生贴上了“和蔼”“好聊”的标签。“刚入师门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关于张老师的预想,可是真正相处起来,发现他就像自己的爷爷一样,和蔼可亲。”在2019级硕士研究生元皓看来,这位总能耐心倾听师门里每个人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类问题、并给出针对性意见的张老师,更像是家人。
“和学生们在一起,感觉自己更年轻了,也总有一些惊喜和收获。”在众多的社会角色中,张统一院士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自信、独立、主动、创新”,是他致力培养学生做“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人”的最佳注脚。“尽全力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和疑问,使他们尽快明确前进的方向,这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内在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张统一院士依据自己所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独属于他们每个人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在张院士看来,成为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尤为重要,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持续推动,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的无限可能,更能助力年轻学子走好属于自己的路。如果说确立自信是其育人“三步走”的第一步,那么充分挖掘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则是培养过程中“重之又重”的第二步。张统一院士鼓励学生结合兴趣选择研究方向,让学生能有较充分的发挥空间。而他甘愿扮演“被压榨的导师”,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所用”,这是他倡导的师生关系的精髓,也是“教学相长,平等互助,合作交流”的第三步。
张统一院士说,“在创新创造能力上,我始终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对于每位老师而言,我们能做和必须做的,是相信学生的才智,激发学生的活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抱着‘心甘情愿被学生占便宜’的心态投入到领路人的工作中。”
以学生为骄傲的张统一院士对同学们有着“三好”要求与希冀: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他还赋予了“三好”新的内涵:在适应党和国家需要的前提条件下,希望硕士研究生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长为具有市场竞争性的人才;博士研究生能够充分彰显科学技术的优势,积极承担国家重点、重大科技任务,在重要攻关中发挥积极作用。“有缘成为师生,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尽我的全力去帮助、指导学生成长。大家平时可以直接指出我做得不够好的方面,告诉我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
诚如斯言,始于缘分,忠于内心,成于责任,久于传承,师生间的温暖大抵就是“你的梦就是我的梦”,张统一院士早在无声岁月中成为了坚定的“护梦人”。新时代的最强音呼唤着每一位晨曦路上奔跑的上大人,而字里行间的殷殷期盼更是张统一院士向广大学子发出的共同奋发、建功立业,践行中国梦的诚挚邀请!
来源: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