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困难找老胡——记省纪委扶贫工作队队长胡长学
来源:湖北日报
阅读提要
一晃4个年头过去了。如今,不苟言笑、敢啃“硬骨头”的胡长学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胡”,村民徐明丽称他为“最熟悉板桥村的人”。
他带领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已经把板桥从“有女莫嫁板桥郎”的贫困村变成花园式小康村,其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扶贫工作思路和成效,受到省、市、县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与表扬。
胡长学至今仍记得,2017年1月10日那天,寒风凛冽,他到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报到。听说省纪委派来了他这个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民们都集拢过来,眼神里有期盼,也有些许陌生。
开设民情茶室,有怨气的村民满意回了家
胡长学报到当天,板桥村一组的一位贫困户就吵吵嚷嚷来找“新领导”。一问才知道,原来他虽想尽快脱贫,但不愿摘去贫困户“帽子”。原村支书无奈地说,村里一些贫困户图扶贫政策的种种好处,思想上不想脱贫;有的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不满足就上访。
胡长学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扶贫不扶志,贫困户思想不脱贫,脱贫工作就难上加难。他调研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干群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干群关系越来越疏远、群众怨气越来越多。
给贫困户和群众创造一个与干部平等交流的空间,让老百姓有说话的地方。胡长学有了主意:创办民情茶室!
从2017年9月开始,胡长学带领工作队、村干部每天轮流在民情茶室接待来访群众。这下轮到村干部不理解了。他们私下里抱怨说:“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忙得要死,哪有闲工夫陪喝茶哟。”胡长学没有反驳,每天第一个到茶室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贫困户来了赶紧到门口迎接。大家见队长这么以身作则,再也不吱声了。
茶泡上了,大家围拢在一起,气氛很快友好温馨起来。张三有合理诉求当场解决,李四有误解的解释清楚,当面锣对面鼓,乡亲们带着怨气来,满意回家去。
几年来,民情茶室共接待群众来访291次,现场解决问题98个,交由县、镇解决问题36个,耐心劝退不符合政策的24人次。
“气不顺,茶室坐;有困难,找老胡。”成了板桥老百姓的口头禅。六组养鸡大户刘合文受疫情影响,鸡蛋大量积压,只能拿来喂猪,一天损失4000多元。心急如焚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胡长学打电话,“老胡”二话不说,当即带着村干部一道去现场了解情况,并迅速联系咸宁有关部门,一次性解决了鸡蛋的销路问题。
心通了,气顺了,村民也变得通情达理了。一次,一位领导上门看望慰问九组残疾人徐明丽,面对递到手上的慰问金,她说:“托共产党的福,如今我们脱贫了,怎么还能给政府增添负担?把钱给更困难的乡亲们吧。”
签订反哺协议,村集体和贫困户稳定获益
2017年以前,板桥村大大小小的扶贫产业有七八个,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不少,但村集体、贫困户却长期没有任何收益。这笔糊涂账,必须算清楚!
有人劝他:老胡啊,这里面关系错综复杂,会得罪一些人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为了群众的利益,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胡长学一趟趟邀请,一个个打电话。在县纪委、审计、司法、财政等多个部门支持下,工作队用4个多月时间对投入板桥村的所有产业扶持资金投向、投量和性质进行全面清理。
产业扶持资金如何带动贫困户脱贫?有人提出入股分红,但企业亏损了怎么办?财务谁来监管?利润怎么核算?胡长学的“犟脾气”又上来了,他找专家、找律师、找企业主、找兄弟工作队进行了不下百次的沟通、探讨,有了个大胆的设想——签订反哺协议。即企业按享受政策性扶持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每年向村集体、贫困户支付反哺资金,村集体、贫困户不承担风险,享受固定收益,还能倒逼企业把更多心思放在发展生产上。
随后,胡长学逐个促成板桥村所有扶贫产业与村集体签订了反哺协议。2019年,板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55万元,贫困户累计分红28.3万元。胡长学说:制度制定好以后,反哺资金要一年比一年多。
类似这样的硬骨头,胡长学“啃”了不少。2019年3月,他又用6个月的时间,组织专班帮助村集体、群众追回拖欠多年的土地租金46万元。
胡长学经常对身边工作队员说:啃骨头就是硬碰硬,怕得罪人,要我们来干什么?
办起农民夜校,扶贫产业有了技术支撑
“二月里来是春分,老胡同志上了门。动员我去上夜校,学门技术不求人,脱贫致富最光荣。”八组江世云大妈用山歌点赞“老胡”。
为了摸清父老乡亲的“家底”,胡长学走遍全村499户,哪家猪生病死了,哪家枇杷歉收了,哪家鱼塘缺氧了,哪家孩子失业了……他密密麻麻记满了两个笔记本,也牢牢记在了心里。他发现,因为缺乏技术,村民自主发展的产业普遍收益低。
建夜校、办培训班,让板桥村每户掌握至少一门技术。经过反复协调争取,2017年9月,咸宁市首个村级“农民夜校”在板桥村落户,省、市农技专家针对板桥村产业特点定期举办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种养殖能手。到2019年底,累计培训440多人次,改良枇杷、橙子品种6000多亩,养鸡、养猪等产业规模也扩大了1倍。
“搞一次两次培训容易,要坚持下去太难了!”村支书张帆说,“根据需求安排课程,分门别类请专家授课。课后还要实地跟踪培训等等,每一步老胡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把关,这么大年纪,还经常熬夜,我们都叫他拼命三郎。”
而回馈给这颗赤子之心的,是板桥生态园3000多亩油茶长势喜人,即将挂果;枇杷酒庄种植基地从浙江引进大五星枇杷,每年产量翻番;阳春园的麻饼也进行了大胆改良,一次性研发出八个品种;而渔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老板程建明,正在千里之外用手机遥控循环水流道养鱼……
老胡任期已满,老百姓一次又一次挽留。四个年头过去了,他浓密的头发已经花白稀疏,人瘦了21斤。
也是这几年,板桥村扛回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牌子,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胡长学还在忙着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