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卫生健康事业“新高地” 人均期望寿命达发达国家水平

日期:08-25

原标题:深圳打造卫生健康事业“新高地”人均期望寿命达发达国家水平

40年前,荔枝公园里有家竹叶棚搭建的“医院”,如今这家医院已发展成为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并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这就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这家医院40年的变化,也见证着深圳卫生健康事业的脱胎换骨。

近年来,深圳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深入推进医改,正在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改变,着力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通过一系列改革,深圳主要健康指标持续稳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传染病发病率从1979年的1521.50/10万下降到2019年的396.21/10万;2019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45岁,十年间提高近4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稳定在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医院多了,近十年医疗资源增长1.4倍

40年前的深圳,卫生健康事业底子薄、基础差。40年后,深圳不断加大医疗资源供给。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医疗资源配置翻一番,医疗卫生机构数由1827家增加至4437家,增长了1.4倍;床位数由2.28万张增加至5.65万张,增长了1.5倍,千人口床位数由2.20张提高到4.20张。其中原特区外地区千人口床位数由1.64张提高到3.62张;卫生工作人员数由6.77万人增加至12.43万人,增长了0.84倍,千人口医生数从2.05名提高到3.03名。

此外,全市三级医院增加到47家,三甲医院从4家增加到18家,基本实现每个区至少配置1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配置1家社康机构。

看病不难了,“国家队”和“深圳队”齐发力

近年来,深圳通过“外引”和“内扶”,在“补短板”的同时,打造卫生健康事业的“新高地”,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

深圳引进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等一批名院名校办医,提升医疗水平。

随着“国家队”、“省队”的落地,深圳肿瘤、心血管等方面的诊治水平加快提升,全市市域住院率达到98.1%。2019年9万多名市外患者来深住院,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来自市外占比达40%。

在大力扶持下,“深圳队”也有优异表现。以深圳市儿童医院为例,医院血液肿瘤科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血液肿瘤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颁布的“年度中国医院血液科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儿童医院第4、广东省儿科第1,来就诊的患者中,90%来自深圳市外,75%来自广东省外,最远的来自澳大利亚。

健康有人管了,构建重大疾病“防治管”闭环

“顶天立地促健康”,近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入推进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市属公立医院牵头建区域医疗中心,区属公立医院建基层医疗集团,一个“顶天”,一个“立地”,同时今年还成立了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让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集团一起“促健康”,构建重大疾病“防治管”闭环。

“以前,各个医院都想把专科做强,医院和医院之间容易掐架。通过成立联盟,让各个医院有了定位,区域医疗中心管好疑难杂症,基层医院做好一般的治疗,社康做好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大家各司其职。”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牵头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内科管委会主任颜红兵说。

看病负担减轻了,居民卫生支出占比逐年下降

培美曲塞是一种抗癌药物,过去最小制剂价格为9937.2元,深圳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价格降到了2776.97元,降价七成。

加大政府投入、药品GPO集中采购改革、取消耗材加成、分三步调整2568项公立医院收费价格,在减轻居民的就医负担上,深圳打出“组合拳”。

数据显示,深圳医疗机构次均医疗费用在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上下,远远低于北上广和副省级城市水平。近年来,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下降,2018年下降到14.42%,远远低于全国28.8%的水平。

居民更长寿了,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要达83.73岁

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新起点上,深圳将继续发力,奋力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到2030年深圳人均预期寿命要达83.73岁,较201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81.45岁再提升2岁;婴儿死亡率不高于2‰,婴儿死亡率不高于5/10万,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高于15%,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等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未来深圳将推动更多医学优质资源集聚,在肿瘤、心血管等领域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专科疾病防治中心,在儿科、神经外科、口腔、眼科等领域建设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或医学中心,加快高校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建设。

“建高地”的同时,深圳也将持续“强基层”。未来,全市将建成11家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12家专科专病医疗中心和20家基层医疗集团。到2025年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逐步提高到5名以上。

解救了,孩子在山洞里! 海北州以赛促学 把党规党纪刻印在每一位党员干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