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为何没拍摄时也来《我在颐和园等你》探班? 揭秘

日期:08-24

原标题:郑爽为何没拍摄时也来《我在颐和园等你》探班?|揭秘

近年来,越来越多蕴藏中国古典文化、园林建筑美学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文化综艺所挖掘,与现代娱乐互通交融,成为年轻人中一时无两的文化地标。近日,在北京卫视播出的《我在颐和园等你》便来到中国现存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以全新的视角,讲述颐和园的历史价值和遗产文化,展示古典园林美学。节目由张国立带领郑爽、王子异、王鹤棣等年轻人,通过打卡颐和园的方式,升级改造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苏州街,以此带领观众深度体验“颐”式生活。

郑爽为何没拍摄时也来《我在颐和园等你》探班?  揭秘

郑爽

《我在颐和园等你》总制片人刘兵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在颐和园等你》中的“等”,指向的便是年轻朋友,希望他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前往颐和园,打卡苏州街,重新感受清代皇家园林之美。他透露,录制时年轻嘉宾并没有刻意以活力碰撞厚重,反而对“颐”式生活流连忘返,“郑爽没有拍摄的时候,还会来颐和园探班节目组。这就是颐和园文化的魅力。”

重点在体验“颐式生活”

2018年《上新了·故宫》把故宫博物院近六百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向大众进行了揭秘性的开放,令故宫成为时下最热的青年文化打卡地。《我在颐和园等你》由此应运而生。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经常在此泛舟游乐,但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对于部分观众质疑节目未将颐和园的未知历史讲深讲透,《我在颐和园等你》制片人毛嘉解释道,节目还是选择以历史为基础,更多呈现园林的美学感受。

从故宫走到颐和园,在毛嘉看来,如果说故宫是大气典雅的宫殿建筑群,颐和园则结合了园林文化与建筑之美;且颐和园是古代帝王日常休闲的地方,整体感受更加生活化。因此与《上新了·故宫》强调“揭秘性”不同,《我在颐和园等你》着重打造“颐式生活”的概念。

毛嘉解释,“颐式生活”一方面指的是颐和园可以带给观众与现代都市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此外,颐和园更是“一步一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所以‘颐式生活’也是希望大家留心身边的生活之美,放慢一点脚步,把目光在自己的身边多做停留。”

《我在颐和园等你》采用了类似游戏的“通关升级”模式,嘉宾可以通过完成主题路线任务获得元宝球;每集齐七个元宝球,即可解锁苏州街上的一家店铺,店铺中售卖的均是与颐和园相关的文创产品。在文化综艺中采用这样看似娱乐化的方式,毛嘉表示,如今颐和园是人民的公园,是生活化的景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无需紧绷神经一味钻研历史,反而可以沉浸在游园的轻松氛围中尽情感受。而随着节目的推进,观众也不会只看到活泼、轻松的“颐式生活”,而是慢慢随着嘉宾的脚步深入历史,“颐和园中每一个园林的设计巧思,背后是前人的心血与智慧。但这些都需要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比如颐和园万寿山上的全铜铸建筑宝云阁,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工匠的名字铭刻在上面。这个给大家带来的震撼感、历史感是很直接的,不需要我们生硬地去传达。”

郑爽对颐和园流连忘返

通常文化综艺在邀请嘉宾时,更看中其阅历感与年龄感,以老戏骨或艺术家为主要阵容,但《我在颐和园等你》却大胆采用“特邀总干事”张国立带领一众青年艺人的“年轻搭配”,其中郑爽、王子异、王鹤棣、孟美岐等均为青春活力的90后,而其中大部分年轻嘉宾此前对颐和园也了解甚少。

说起为何邀请年轻嘉宾作为感知者,《我在颐和园等你》制片人毛嘉解释道,所谓传统文化焕新,传承对象正是年轻一代。当下年轻人对颐和园的初印象都是与家人一起玩,在各种著名景点内留下合影,但却对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一知半解。“所以节目中张国立就代表家长的角色,带着自己的‘孩子们’认识和感受颐和园。”毛嘉希望通过营造这种情景,让年轻观众感觉到自己与颐和园的关联。

郑爽为何没拍摄时也来《我在颐和园等你》探班?  揭秘

尹正

而参加录制的年轻艺人们,同样对颐和园流连忘返,甚至被“颐式生活”深深吸引。毛嘉称,年轻艺人在现场其实无需太多提示,都像求知若渴的小朋友一样不停地围着张国立和颐和园的专家提问。而郑爽更是在没有拍摄的时候,还要抽空来颐和园旁观,“她坐在一旁本来没有打算出镜。但当我们把她叫到镜头前,她又很自然地融入到节目中。节目杀青以后,郑爽给毛嘉还发了一段话,“不知道为啥,就是挺想你们的。这是好特别的一次体验,好特别的一次综艺。国立老师无可取代,颐和园也无可取代。”

郑爽为何没拍摄时也来《我在颐和园等你》探班?  揭秘

张国立

转场靠徒步和坐船

对节目组而言,《我在颐和园等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转场”。颐和园的面积是故宫的四倍,地形和建筑格局也很复杂,有山、有水、有桥,这也造成颐和园内几乎不能使用电瓶车,只能靠徒步。在转场时,摄影师经常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扛着笨重的摄影机,爬完山后又下坡,下坡后没多久就要爬桥上的楼梯,“每天都是辛苦的拉练。”

有时为了节省时间,节目组也会安排嘉宾分别乘坐快船、小型游船。但由于拍摄不能影响正常游客观光,颐和园的船只也很紧张,所以经常出现从A点到B点转场,整个导演组要使用四五种不同的交通工具。

毛嘉透露,第一期节目仅流程表就长达27页,从转场节点、如何转场、嘉宾的行走路线和方式、第一波摄像和第二波摄像不同的转场,都计划得十分详实,“因为我们要去不同的地方打卡,这要求节目组对颐和园整个的路线、景点串联都非常了解。”

综艺带文创不为卖货

近年来随着文化综艺的推动,故宫、天坛、颐和园纷纷成为一时无两的文化“网红”,接连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如摆件、书签、首饰、趣味插画等,都成为网络的热卖单品。据悉,《我在颐和园等你》以苏州街店铺为基础,在电商平台推出的颐和园文创同样获得不俗关注。

刘兵认为,《我在颐和园等你》与文创的链接是存在历史必然的,因为苏州街在乾隆年间便是一条皇家买卖街,吸引了当时全天下各式各样的产品。刘兵希望当下的苏州街也可以成为一个体验文化的场所。观众除了可以在线上跟着镜头走到这条街,节目之外,也可以到颐和园亲自感受这些历史店铺的存在。

在刘兵看来,文创的作用更多是桥梁和传承。“文化如何使大家感同身受,首先就需要有它的实用性,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体验。文创就可以让大家自然在生活中感受到,自己与文化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编辑佟娜校对吴兴发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谭仁林接受审查调查 我和我的北工大 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蔡少甫:北工大的传统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