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功能强大!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式投用
来源:重庆发布
这里,是智慧名城重庆!
8月20日,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运管中心”)正式投用。总面积为740平米的运管中心里,首批已接入市政府办公厅、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城管局等21个部门、区县和单位的43个系统。
投运仪式现场。黄军摄
已打造众多应用场景
为防汛减灾发挥重要作用
入汛以来,重庆建设的“四天”智慧气象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天”系统包括智能探测“天枢”系统、智能预报“天资”系统、智慧服务“知天”系统和智慧防灾“御天”系统。其中,利用“天资”系统提供的智能预测结果,重庆市气象局在年初就已发布“汛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预测,并提前做好了防汛准备。
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办理申请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合格证,法定时限为20个工作日,仅用8个工作日就办结。“渝快办”自上线以来,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达到1200万,也就是说,每三个重庆人中,就有一个在使用“渝快办”办事。
用户正下载使用“渝快办”(资料图)。邹乐摄
“渝快办”和“四天”智慧气象系统都只是缩影。数字重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严志强介绍,运管中心从今年3月启动建设,现在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首批接入市政府办公厅、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城管局等21个部门、区县和单位43个系统。今年计划接入120个系统,目前已完成接入计划的35%。
从接入系统内容看,涉及线上管理、线上服务、线上业态、“小切口、大民生”等不同领域应用系统。同时,围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和生态宜居发展需求,首批打造渝快办、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精准扶贫、中新国际互联数据专用通道、5G规模组网、公安情报、城市交通、渝快融、渝康码、智慧气象、视频调度等17个应用场景。
发挥“三中心一平台”
功能实现“四个一网”
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是重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性、枢纽性、集约性项目,既是智慧城市的“智能中枢”,也是“云长制”作用发挥的核心载体。
运管中心的具体功能为“三中心一平台”,“三中心”是指:
●数据资源中心,着眼“聚通用”,高质量汇聚各类政务数据资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监测预警中心,依托对业务系统的高效管理和数据资源关联分析,实现对城市运行的态势感知、监测分析,以及预测预警;
●调度指挥中心,通过建立协同指挥调动联动模式,实现对日常工作监督调度、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调度,以及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应用场景的调度指挥。
●“一平台”即综合赋能平台,为“三融五跨”各类应用提供共性技术、业务协同、融合应用、安全运行等服务支撑保障。
运管中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四个一网”。
●“一网统管”,构建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城市运行系统,实现“一键、一屏、一网”统筹管理城市运行目标;
●“一网通办”,优化完善“渝快办”服务营商环境和市民办事功能,推进政务流程再造;
●“一网调度”,适应平时管理、战时应急调度新需求,打造全市统一应急管理一张网;
●“一网治理”,整合接入公安、民政、卫生、基层党建等业务系统,构建基于智能化感知预警、网格化集约管理、一体化联动共治的网格化智能化基层治理体系。
下一步,运管中心将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数据资源统筹整合汇聚力度,不断更新迭代完善功能体系,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调度”“一网治理”最终目标,真正把运管中心建好、管好、用好。
重庆风景。张坤琨摄
一年来
推动1942个信息系统迁移上云
居全国前列
“云长制”实施一年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杨帆表示,自2019年7月全面推行“云长制”以来,“管云管数管用”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云承载”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数字重庆云平台,形成政务云“一云承载”的云服务体系。推动1942个信息系统迁移上云,上云率由2018年的27.8%提高到去年的85.7%,居全国前列。
“三级共享”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76个部门(其中70个有共享责任)及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已全部接入共享系统,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国家-市-区县”三级数据共享体系。实施“目录清单+需求清单+责任清单”的三清单制度,2019年底,市级政务数据共享接入由2517类增加到3309类,增长31.5%。
服务“三融五跨”应用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7月底,全市累计数据调用量超86.7亿条,相比2018年累计数据调用量35亿条增长了147.7%,居全国中上水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重庆通过共享系统调用国家疫情数据最高时达到全国第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好评。通过数据共享,有效支撑了全市政务服务、城市运行、应急管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
解答:如何加快“智慧名城”建设进程?
下一步如何充分发挥运管中心作用,更好地推行实施“云长制”,加快“智慧名城”建设进程?
杨帆表示,运管中心实现了部分应用场景和业务系统的接入,但受限于各部门业务数据共享程度、系统操作权限等,大多仍停留在展示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数据整合共享,重大专题分析和重点主题综合调度不够,“三融五跨”的智能化综合性应用场景较少,难以实现对整个城市运行态势的有效监管,还不足以应对城市级别的突发事件响应和城市综合治理。
她表示,运管中心要充分发挥调度指挥作用,必须加快完善“管云管数管用”体制机制,建立完备的数据、平台、能力等支撑体系,全力推动迁移上云“应迁尽迁”、系统整合“应合尽合”、系统接入“应接尽接”、数据汇聚“应聚尽聚”、能力共享“应享尽享”,将运管中心打造成全市“云长制”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挥调度中心,全面实现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应急管理“一网调度”、基层服务“一网治理”。
防控小贴士
重点场所和公共卫生区域的从业人员,要开展自我身体健康状况监测,避免带病上岗,生病后要及时报告和就医。管理部门应关注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