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赶走了韩国瑜,来了民进党市长,高雄的“又老又穷”就能起变化吗?
史上首次高雄市长补选15日举行。在创新低的41.83%投票率之下,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赢下七成逾67万票,接过前市长韩国瑜留下了一年多任期。主要对手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李眉蓁得到24万多票,得票率不到26%。
不对称的对决
陈其迈是含着“金汤勺”的民进党二代。2005年,借助父亲陈哲男“扁家”近臣的优势,40岁的陈其迈就代理过高雄市长。之后他碰到连任3届市长的陈菊,直到2018年陈其迈才代表民进党竞选市长。结果当时遇上如日中天的韩国瑜,败选后不得不北上台北出任行政机构副负责人。
自今年6月“罢韩”公投高票通过后,高雄市长的补选就不再有悬念。一边是志在必得、深耕当地十几年的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另一边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李眉蓁以及民众党候选人吴益政;一面是全面执政的民进党当局开足马力全力支持,一面是日益孱弱的国民党有气无力地支持,用台湾媒体的话说,三选将实力悬殊,俨然是重量级与轻量级、羽量级选手的拳击赛。
陈其迈希望大胜,李眉蓁与吴益政要尽量小败,虽然胜负从补选那一刻就决定了,但两个月的选战还是打得火热。然而,这只是场面上的热闹。三人将选战打成了互相攻击的扒粪大赛。二度参选、准备了十几年的陈其迈,理应有说不完的市政规划说明,但却选择逞口舌之快猛批两位对手;同样的,李眉蓁与吴益政也提不出大高雄建设的愿景与规划,两人只得质疑陈其迈如果当选市长会贪污,因为他的父亲陈哲男与好友苏震清都涉嫌贪腐弊案。
最终,随着背后的三大佬蔡英文、韩国瑜、柯文哲南下助战,把这场补选推向高潮。
做好做稳非易事
至此,2018年由绿变蓝的高雄市,再度变绿。然而,陈其迈选前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民进党阵营选前喊出得93万票,结果只赢下67万票。相比6月6日高雄“罢韩”投票开出的94万票,证明高雄市民不喜欢韩国瑜并不等于就喜欢陈其迈。正如台湾《中国时报》所说,陈其迈赢在他是民进党推出的人选,民进党以全党资源予以加持,并非像2008年时的韩国瑜那样充满个人魅力。
也就是说,民进党虽然收复“绿得出油”高雄,但市民对陈其迈的支持是有限的,不满和疑虑也很明显。陈其迈面临的执政挑战不小,要做好做稳也非易事。
对此,陈其迈喊出了“2年拼4年”的口号,声称未来高雄会贯彻“4大优先”,包括产业转型、增加就业、重大交通建设、解决空气污染。而蔡英文也在为陈其迈站台打气:“要让高雄市政重新开机,赶上进度。”
这显然是说易行难。高雄港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长期是全球第三大港,这取决于台湾当时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承上启下地位。2000年后,由于陈水扁当局的阻挠,两岸迟迟无法直航,大陆转口集装箱与物流业务无法利用高雄港,高雄港白白错过大陆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如今,台湾的产业地位不复当年,高雄港的地位,用韩国瑜2018年竞选时所言,变得“又老又穷”。
高雄的没落,是整个台湾经济增长停滞的写照。在台湾大环境无法改善的情况下,高雄很难独善其身。即便在岛内,高雄年轻人也纷纷北上台北、新北等地,岛内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些问题,都摆在2000年以来历任高雄市长面前。陈菊没能解决,韩国瑜也没能解决,现在换上了陈其迈就能解决了吗?悬。从他提出的施政规划来说,依然是延续前任的小修小补。
国民党与民众党更难过
陈其迈的高雄市长难当,败选的国民党与民众党日子恐怕更难过。
对于新任国民党主席江启臣而言,高雄补选是其新官上任的第一仗。选前,他为本党候选人李眉蓁定下来“333防线”,即得票率三成、得票超30万、输给对手30万票内,结果3条防线全线失守。至此,党内对江启臣的信任度受到重挫,这将影响到明年5月的党主席改选。
现实就是,派出名不见经传的李眉蓁对阵家大业大、深耕当地的陈其迈,再次证明国民党在高雄的人才断层,“韩流”在当地已经偃旗息鼓。之前,党内呼吁像朱立伦这样的全台知名人士空降一搏,但最终也不了了之。有分析就认为,2022年高雄市议会选举,蓝营议席很难过半,民进党很有可能在高雄实现全面执政。
同样的,对于柯文哲所在的民众党而言,候选人吴益政仅仅得到3.8万票,首场地方选举“实兵操练”以惨败收场。这也证明,即便柯文哲选前周周南下辅选,但想利用“柯P光环”在南台湾攻城略地,也过于乐观。虽然已经是岛内第三大党,但民众党是一人党、全靠柯文哲撑场面的局面没有改变,民众党的未来、柯文哲的未来,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这场没有悬念的高雄市长补选,更像是微缩版的台湾政坛演义。茶壶里的风暴或许很难掀起大浪,但观察家能从中看出许多道道来。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