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共生 不负青山 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日期:08-16

原标题:陆海共生不负青山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来源:浙江日报

群山吐翠,百卉争荣。

15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掷地有声,回响在浙江10余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全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牢记嘱托奔新程,在践行理念的历史洪流中奋勇争先,将绿色基因印刻进每一寸土地。

如今,浙江大地山更青、水更绿,老百姓的致富路上多了一座又一座“金山银山”。15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这片热土最强劲的动能,绿色是“重要窗口”最靓丽的底色。

全域整治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陆海共生 不负青山 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嘉善大云集镇

陆海共生 不负青山 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嘉善大云花海

陆海共生 不负青山 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灵山村整治后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在嘉善县大云镇,以“永农不碰、总量控制、符合规划、空间优化”为主线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规划与整治相结合、拆旧与整治相结合、建新与项目相结合,经过多年努力,高标准农田由2232亩增加至8485亩,该镇500亩以上连片农田达14片,其中千亩农田7片。全镇土地流转率达到90%以上,目前有10大农场入驻。

杭州市西湖区在全省率先编制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进一步重新整合“山、水、城、村、景”等资源,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原则,盘活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打破了阻碍城乡各类要素有序流动的壁垒,塑造土地利用新格局,通过提升溢出效应,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重塑面向未来的生态新空间,杭州市西湖区创造性地实现了都市地区城乡等值化发展目标,打造了多主体互利共赢的“全域整治+”生态圈。

2018年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规划引领、系统整合和制度供给,对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进行全域优化。“类似嘉善县大云镇、杭州市西湖区这样的项目,浙江目前已批准实施410个,今年还将批准240个。下一步,将瞄准农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无序化和低效化问题,打造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新格局。”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严守耕地红线,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还在全省开展耕地保护专项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确保全省耕地保有量在2818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398万亩;2020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完成垦造和补充耕地11.7万亩,建成50片集中连片的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1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完成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00个;违法占用耕地明显减少,构建耕地保护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

生态转型废弃矿山巧变金山银山

陆海共生 不负青山 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安吉余村全景图

家园绿了,乡村美了,这还不够。曾经,一座座关闭的矿山,就像遗弃在巍巍青山间的伤疤。如今的浙江,一座座让生态“失色”的矿区,已成为当地发展的加分项,成为绿水青山里的动人画卷。

安吉余村,这片绿水青山曾经是“灰尘漫天、岩石裸露、山林失色”的矿区。2013年之后,余村在全部关闭矿山的基础上,对村庄内部进行生态修复,48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实施污水分流纳管。2017年,安吉县还封存保留了冷水洞矿山遗址,并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最大原则,建设了矿山遗址公园,记录历史,警示后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余村做好规划统筹,深化发展内涵,发展乡愁产业和品牌农业,“宜学宜居宜旅”的生态游大格局初显雏形。

从唐朝起就有勘探记录的遂昌金矿,盘活低品位、难选高钙萤石资源1100多万吨,对生产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并达到零排放,尾矿则用于制作加气砖。曾经的金矿,如今已是国家级矿山公园,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游览胜地。

今年年底前,我省将完成811处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任务,目前已开工652处,已交工506处,其余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开工修复。

生态修复从陆地到海上

陆海共生 不负青山 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淳安县左口乡

生态修复路上,浙江亮点频频。国家级“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交出了最亮眼的一张“绿名片”。试点县淳安坚持以千岛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围绕修山扩绿、整地复活、治污清河、护湖洁水、转型发展五大工程,在取得可喜成效的同时,全方位彰显了生态效益。

浙江是海洋大省。近几年,浙江一直在探索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而蓝色海湾整治正是秉持“海陆统筹、生态优先”的理念,对海洋环境进行全面治理和修复。

舟山市普陀区一直将海洋生态之“绿”摆在重要位置,全区400多个岛屿、6000余平方公里直辖海域,正在从生态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

2017年,舟山市普陀区开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今年6月,该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的竣工验收,这也是浙江首个通过竣工验收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该项目的验收,是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在浙江实践的又一重大成果。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来,舟山海水质量稳中趋好,受损岸线和海湾得到修复,滨海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不仅修复了海洋生态,对海岸沿线现有产业项目也进行了全面梳理,推动了产业升级,实现了景色变美、转型升级、百姓受益的“三赢”局面。

舟山市普陀区整治工程仅是我省蓝色海湾综合整治方面的一个缩影。2017年3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旨在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载体,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整合利用,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海洋生态建设协调发展。3年来,参与创建的沿海26个县(市、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据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负责人介绍,2018年浙江编制“海岸线修复三年行动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342.58公里。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中央也拨款15亿元,支持在宁波北仓、温州洞头、舟山普陀、台州大陈岛等地的工程建设,让“浙”里的海岸线日益呈现出碧海蓝天的独特魅力。

陆海共生 不负青山 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舟山沈家门渔港小镇

数字赋能构建全新智治生态体系

陆海共生 不负青山 浙江自然资源部门构建美丽国土新格局

自然资源审计信息化平台界面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安吉县是全国最早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地区之一。2016年,安吉县通过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建立资源共享,借助地理信息“天眼”,成功破题。通过地理信息影像对比分析,直观地发现疑似变化点,找到可疑点,随后由审计部门和测绘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

近年来,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地理信息技术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新模式,高效审好“经济账”和“生态账”,提升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效果,努力交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答卷。

目前,我省已经构建了包括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大气资源、海洋资源、生态状况7个方面47个指标的开放式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离任审计评价技术规程,开发了自然资源审计信息化平台。

翻篇归零再出发,砥砺奋进谋新章。“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全省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正围绕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再深化、再出发,高水平建设‘重要窗口’的美丽国土空间。”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说。

“反殖民与台湾光复”台湾民众史图文馆开馆 揭秘:复市后的新发地 如何实现交易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