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现零星病例:不松懈不麻痹将疫情防控坚持到底

日期:08-15
新冠肺炎

原标题:多地现零星病例:不松懈不麻痹将疫情防控坚持到底

▲图片来自新京报

▲图片来自新京报

近日,多地出现本土零星病例。8月14日,深圳接广东省卫健委通报,一名此前在深圳工作的女性在老家汕尾陆丰市确诊为新冠肺炎。报后,深圳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对患者所住居民楼的全部居民和工作场所的所有员工进行居家隔离,开展核酸检测。经排查,2人(男性、女性各1人)核酸检测阳性,结合其临床表现,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他均为阴性。

另外,北京疾控中心发布消息,家住河北三河市的于某为北京复阳病例的密接者;天津一外籍人员在境外核酸呈阳性,当地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河南信阳一船员在日本检测呈阳性,经检测,其在国内的接触人员无发热、咳嗽,无呼吸道等临床症状表现。

几个地方发生零星病例,又一次提醒社会疫情防控还没有结束,局部性疫情风险仍客观存在。但是,这一现象并未突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范畴,也并没有改变当前疫情防控的基本盘。张文宏医生此前就说过,当前中国局部地区出现小规模聚集性病例,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之一。因此,对这一现象不必过于紧张。

当然,不紧张不代表可以不重视。从各地的应对来看,都可以说是高度重视并且有序、高效。病例出现后,从开启流行病学调查,到隔离观察,再到核酸检测等一系列防控举措都是有条不紊地展开。这得益于前期所积累的防控经验,但在根本上,还是常态化防控机制在发挥作用。只要这种应对状态继续保持,配合核酸检测能力的继续提升,就可以有效减少大规模疫情爆发的发生概率。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持续,零星病例出现的特点也可能有所变化,这需要防控机制和措施有相应的应变意识。像这次多个地方的零星病例,都呈现出跨市甚至跨境流动的特征。区别于最初“非常态化”防控阶段中的封闭管控特征,常态化防控下,人口流动性加大,也自然要求要提高“动态防控”的能力。这次不管是国内还是跨境病例发生,都实现了信息及时通报,防控措施无缝对接,如此就把零星病例带来的影响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

零星病例的出现,是对常态化防控机制的一种现实检验。一方面,疫情未真正宣告结束,就应该保持常态化防控机制的不松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疫情的因素,在疫情防控上就要有“零容忍”的追求;另一方面,零星病例出现后,各方应急响应机制要能够以最快速度启动并落实,以科学、有效的态度,将风险排查做到位、做充分。

需要提醒的是,常态化防控状态的保持,不仅仅是指防控部门,也离不开整个社会和个体的自觉响应。此次深圳病例中就有一个细节——该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都有佩戴口罩。这样一种公共场合的行为习惯,就应该成为普遍选择。

当前也是预防秋冬季第二次疫情的重要阶段,多地零星病例的出现是对社会的“适时”提醒。如日前全国多地都下发通知,建议学生开学前14天不要离开本地,这是一种必要的审慎,也是常态化防控的应有之义。

一边是全球性疫情发展还未迎来根本转折点,一边是本土零星病例间或发生,再次表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原则仍需要不打折扣地坚持下去。打好防控“持久战”,必须以不松懈、不麻痹的态度坚持到底。

□重舟(媒体人)

山东:7月税收收入首次实现今年以来正增长 长三角城市集体亮相文旅夜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