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不懂照料老人的正确“姿势”?专业医师社工上门“手把手”教

日期:08-15

原标题:家属不懂照料老人的正确“姿势”?专业医师社工上门“手把手”教

家属不懂照料老人的正确“姿势”?专业医师社工上门“手把手”教

“老人走失了该怎么办?”“照护心理减压有哪些方法?”最近,打浦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一堂又一堂的专业照护课程让65岁的陈阿姨轻松了不少。

陈阿姨的母亲孙阿婆今年84岁了,有轻度认知障碍,“一不看牢就走出家门,别人问她去哪里也说不清楚,像个‘老小孩’。”这让陈阿姨十分焦虑。但自从每周来社区上课后,陈阿姨逐渐掌握了照护技能,包括如何引导母亲做康复活动,如何应对走失等突发情况。“这些课程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为缓解家庭照护压力,近年来上海实施了“老吾老”计划等一批实事项目。截至2020年底,4批试点共将覆盖12个区83个街道,更多老年人和家属在社区甚至家里就能向医师、社工等学习专业照护技能,点亮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专业培训“授之以渔”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2%。

在“9073”基本养老格局下,九成的上海老年人在家中度过晚年。孙阿婆是庞大的居家养老“大军”中的一员,她喜欢熟悉的社区生活圈,不愿意住养老院,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慢性疾病缠身,“身边人”的照料显得力不从心。“不少老年人的照料者心理压力大,希望能掌握专业的照料知识和技能,但又缺少相应渠道。”有基层为老服务工作者感叹。

如何将更多专业照护力量引入家庭?上海的答案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2014年,上海启动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在专业社会组织帮助下,为上海16个区县2万余名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提供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2017年,项目“升级版”——“老吾老”计划应运而生,依托遍布于街镇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日间服务中心等场地,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队伍定期开班授课,帮助家庭照料者掌握专业照护技能。

项目承接方之一、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洁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提供的课程包括预防急救、康复训练、健康管理等多方面,涉及老人噎食、脑梗、晕厥、跌倒、坠床等多种紧急场景。“我一节课都没落下。”一位家属说,听了日常饮食护理课程,她专门去买了麦片、薏米,每天做给家里老人吃。“还有怎么让老人睡觉更安稳等,特别实用。”

配合丰富的课程,机构提供的专业队伍也十分多元。“目前,我们团队中已汇聚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执业医师、主管护师、社工、营养师等专家资源,提供包括压疮预防护理、骨质疏松防治、肩周炎康复保健等知识。”承接10个街镇“老吾老”计划项目的瑞福养老负责人李传福说。

“一对一”入户精准指导

除了“集中教学”,“老吾老”计划还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入户指导”服务,“一对一”制定个性化的精准照护方案。

住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的顾老伯今年83岁,卧病在床多年,虽然申请了长护险服务,但老人有时候脾气古怪,一些诸如擦身、翻身、按摩等服务,一定要儿子亲自做。好在,通过“老吾老”计划,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指导,教会了顾老伯的家属如何安全地为老人翻身按摩等专业知识,缓解了家属的照护压力。

甘泉路街道户籍老龄化人口占比近45%,是普陀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街道,也是全市首批试点“老吾老”计划的街镇之一。甘泉路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施明浩说,项目开展3年来,线下培训已覆盖辖区内610人次,其中入户指导惠及60户。

在部分街镇,团队初次登门前,会为老人建立一份个人健康档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被一一标注出来,脑卒中、脊柱骨裂等具有风险性的疾病也特别注明。如遇到行动能力较弱的老人,团队还会将下肢按摩等列入重点授课内容。

在市民政局“老吾老”项目负责人袁楠看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只有真正走入老人家里,才能精准了解每户老年家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通过上门实训和入户指导,‘老吾老’计划让专业队伍下沉社区,为老人匹配更为精准、多元的养老服务。”

2018年,“老吾老”计划第一批试点在全市8个区11个街道开展,受益人数达1500余人,2019年开始的第二批试点受益人数达到4500人。承接试点项目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也从最初的7个扩展到目前29个。记者了解到,后续这一试点项目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

完善“非正式照料体系”

事实上,“老吾老”计划只是上海近年来不断完善“非正式照料体系”的探索之一。所谓“非正式照料”,是指在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之外,由家庭子女和社区邻里等资源为家庭养老“赋能”。

近年来,上海实施了一系列覆盖群体广泛、形式多样的非正式照料服务项目。如,开播“银龄宝典”电视节目,普及老年人康复护理和居家护理基础知识;实施住宅适老化改造,每年帮助1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改善居室的无障碍性、安全性和整洁性。

从2012年开始,上海依托社区志愿者资源,探索互助关爱养老新模式——“老伙伴”计划,即低龄老年志愿者为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互助关爱服务,降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因疾病、意外等遭遇的风险。目前,全市已有4万名低龄老年志愿者报名为20万名75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互助服务,基本实现了高龄独居老年人全覆盖。

即便是在疫情期间,“老伙伴”志愿者也没有停止工作。他们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向结对老人宣传防疫措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买生活物资。当推出口罩登记预约购买政策时,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帮助预约并上门送口罩。疫情期间配药难,志愿者们就与相关部门联系,帮助老人们代配药品。

“无论是‘老吾老’计划、‘老伙伴’计划,还是适老化改造,都是非正式照料体系的重要一环,这些注重老年人生活不同侧面的服务,有机地构成了完整的居家照护体系。”袁楠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顾杰

ATP公布全新赛历,这些室内赛也来了 秦如培在南宁出席全区实施“六大会战”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