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完善制度加快创新培育主体——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日期:08-15

原标题:我省完善制度加快创新培育主体——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来源:云南日报

2016年至2019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累计217.32亿元。2018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0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1.61件提高到2018年的2.54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45%提高到2018年的49.01%,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完善制度优化环境

2020年6月,昆明市科学技术局向昆明学院发出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这是《中国(云南)自贸区实验动物许可“证照分离”改革具体措施》印发后,在云南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发出的首张实验动物许可证。实验动物许可申报材料取消法人证书复印件、从业人员体检证明、实验动物引种证明等10项材料,行政审批时限由25个工作日调整至18个工作日,这成为我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优化准入和事中审批,变“管理”为“服务”的又一举措。

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我省抓好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同时,围绕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展和激励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40余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自2015年以来,在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中,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共精简行政权力事项34项,集中废止文件103个。2020年7月1日,《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正式施行,为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维护成果转化各方利益提供法制保障,进一步打通科技向经济赋能的通道。

此外,我省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立科技领域“投-贷-担-保”联动机制等多项举措,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查处商标专利案件3767件,案值2372万元;2016年至2019年,全省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33.21亿元。

加快创新服务发展

“灯盏花已成为云南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全产业链经济价值的代表性品种之一。”在2020年7月举行的云南灯盏花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我省相关部门介绍,在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下,2019年云南灯盏花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云南推进‘产学研用’融通协同创新,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升了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省科技厅副厅长高俊说。

围绕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我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数字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惠民计划等开展技术创新,累计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8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540个。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及生产的成品油标准等5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百万千瓦水电机组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实施了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至2019年,云南生物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13.47%,2019年达到2367.66亿元。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比2015年增加6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突出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2个关键环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全省累计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900余件,获得授权约500件。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荣获2019年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品鉴金奖。累计完成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67万亩,带动新增产值4.8亿元。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1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

培育主体强化支撑

2020年7月,昆明市科技局印发《云南(昆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高端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和带动效应。《办法》明确,建立院士工作站可享受财政支持经费180万元,专家工作站可享90万元经费支持。

在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中,我省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全省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72户,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接近8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9家;积极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研发机构落地运行;打造区域创新体系,临沧市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玉溪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

在人才引培工作中,我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与培养结合,集聚一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急需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我省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围绕人才管理体制和培养、引进、评价、流动、激励、环境建设6个机制,出台配套制度68项、推进改革举措83项;分层次、全方位、递进式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34人、高层次人才139人、高端外国专家60人,培养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省技术创新人才2013人、创新团队253个。目前,全省在滇“两院”院士共11位。

在推进开放创新中,我省打造科技入滇大平台,积极探索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人才团队入滇落地创新创业。3D打印设备、新型动力电池、氮化镓材料等一批云南亟须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滇实现转化应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中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等20余个创新合作平台;引进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医疗技术等100余项先进技术和成果,合作引进培育动植物新品种30余个。

我省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降为Ⅳ级 拜仁8比2战胜巴萨 晋级欧冠半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