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

日期:07-23
扶贫

原标题: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

我是一名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儿子,一路走来,是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让我的理想、生活实现和改变。如今我成为了一名帮扶干部,为“脱贫攻坚”又重新走进大山,回望来路,感概万千,为梦想积极进取,一心向党、感党恩,初心不改。

儿时记忆犹新,老家位于顶吉村卡弄屯一个很深的峒场,人们经常戏称“洞底”,整个峒场就两户人家,只有我家常住,通水通路通电那是奢侈的梦,旱季需要翻越三个岭坳去抬水喝,每逢夏季洪水总光顾我家视为宝地的那点肥沃土地,一泡就是三四天,种植的玉米、猫豆经常颗粒无收,勤劳的父母便只能焚烧低山种植小米补充粮食,生活在温饱线徘徊。

1992年,我父亲积极响应县里异地安置扶贫开发工作,他一人前往马口洞农业综合开发区金岭试点场开垦荒地,那时父母都担心搬得出“稳不住”,我母亲便带着我们三兄妹“守住”老家,直到1996年底才结束“两头奔波”的苦日子,举家迁到金岭定居。

住得稳还要能致富,安置点指挥部、党支部积极带领我们建设新家园,住房、道路、饮水、通电等逐步解决;发动种植经济作物,为我们提供果苗、化肥和技术服务,引导我们注重保护土地资源,实施“坡改梯”“梯改田”工程,我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安置点设有教学点,我在家门口读完小学后继续升学,2008年我幸运地考上大学,并获得“雨露计划”补助金,大学四年我享受了免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在党和国家扶贫、惠民政策的照耀下,我们家挪了穷窝、解了穷困,更是挖了穷根,开启安居乐业幸福新生活。

2014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吃财政饭”的工作人员,之后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帮扶干部,实现了从“被扶贫”到“去扶贫”的转换,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我经常用“我的过往事”和帮扶对象谈谈“他的当前困”,说说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畅想未来美好时光。

我有一户贫困户,户主是个小女孩,今年16岁,她的母亲是二级精神残疾人,常年住院治疗,父亲两年前因病去逝,就她一个人“拖着”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每次入户我都选择周六去,趁着孩子们都在,送去一些书籍、文具,和孩子们聊聊学习、谈谈心。孩子们都很积极乐观,没有厌学情绪,还特别懂事。

“我在学校有寄宿生补贴,家里有特困低保,妈妈有残疾补助,平时又经常得到一些扶贫物资……我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幸好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有党和国家的扶持,还有你们的帮助!”孩子们对家里享受的政策比较清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我一定会考上高中,以后努力考上医科大学,要把妈妈的病治好。”此前入户和小姑娘谈到中考,她自信的说道。

望着小姑娘自信的脸庞,看出她自强的精神。我仿佛看到从前的我,“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响,深深触动心灵深处,我深感“脱贫攻坚”的重要和紧迫,对“不忘初心”的信念更坚定。(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韦朝阳)

广东高考分数线公布: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文科430分 理科410分 巢湖水位回落,安徽省委书记:把保巢湖作为防汛抗洪重中之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