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业板上市委第一审结果出炉须兼顾审核效率与企业质量
7月13日晚,创业板上市委第一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三家公司的首发上市申请,以及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申请均获得通过。创业板启动注册制试点后,从6月15日首批企业获受理,到此次过会,中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凸显出深交所的审核速度及较高的审核效率。
创业板首批企业于2009年10月30日挂牌,10年来,创业板市场发展迅猛,这从挂牌企业的规模上就可看出端倪。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也催生出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上市条件包容性不足,退市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客观上也倒逼创业板市场必须进行改革。
创业板注册制试点能够启动,显然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平稳运行密切相关。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推行了一系列的深度改革。除了差异化交易制度、更加包容性的上市机制外,试点注册制无疑又是重中之重。其实,对于注册制,此前市场可谓谈之色变。投资者错误地理解为,在新股IPO实行注册制后,将会出现大量企业的上市潮,并导致市场不堪承受的现象。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事实表明,注册制并非洪水猛兽。注册制在科创板试点,并没有引起市场多大的波动,这也为注册制在创业板试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际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进一步“延伸”,一旦试点进展顺利,那么又将为注册制在A股市场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因此,在A股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过程中,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前一家企业上市,需要经历申请、受理、预披露、反馈会、见面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而后再到发审会的流程。期间耗时较长,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且程序复杂,企业提交申请后能否上市,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创业板的上市流程则包括申请、受理、问询、上市委审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程序上更简化。科创板从高层提出设立到开市,前后只经历了8个月的时间,也让市场见证了什么是“科创板速度”。此次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启动,则又让市场见证了“创业板速度”与审核效率。
毫无疑问,创业板提高审核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提高审核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创业板企业的质量问题。长期以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常常被监管部门所提及。但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又并非短期内可以见效,而是需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创业板的上市条件虽然更具包容性,但深交所从严审核的原则却不能丢,这也是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那些质地平平,成长性不足的企业,应坚决对其说“不”。
另一方面,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同样不可或缺。日前金融委召开第三十六次会议,要求深化退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强化退市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出机制,个人以为,这对于创业板退市制度改革,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当然,创业板提高审核效率,也需要在企业定位上把好关。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在IPO门槛已经降低的背景下,如果申请企业不符合创业板的定位,同样有必要将其挡在创业板的大门之外,像一家养殖企业也能在创业板挂牌,并且还曾经成为“创业板一哥”的闹剧不能再重演了。
□曹中铭(财经评论人)编辑陈莉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