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抗击疫情,中美民间合作怎样?
一对在美华人母女,她们回国前,妈妈把手中最后的5个N95口罩捐赠给当地医院。当晚,结束了急诊室工作的美国医生来取口罩时,发现精心包裹的口罩旁还附带了一张小女孩手写的卡片——“我们并肩前行,情同手足”(We walk the earth as brothers and sisters)。这句出自马丁·路德·金的话,很短却充满温情和力量。
昨天,全球化智库(CCG)《中美民间抗疫合作分析——现状、挑战及展望》报告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主任沈昕讲起了这个故事。他说,正是这些普通人点点滴滴的善举,为中美两国的关系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正能量。
《中美民间抗疫合作分析—现状、挑战及展望》是全球化智库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研究并于7月6日发布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中美两国人民、企业、社会团体都在对方面临困难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展现了宝贵的互助精神。这充分表明,中美交往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即便部分不负责任的政客仍将其政治私利置于首位,阻碍中美及国际抗疫合作,也改变不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潮流,人民友好不可阻挡。
民间力量成抗疫合作中坚
报告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中美民间开展了多个层次、形式丰富的抗疫合作及友好交流。中美友好省州及友好城市等地方层面开展了许多友好往来及合作,中美企业、慈善组织及友好人士等各类民间主体为两国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中美智库、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等也通过线上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沟通并建言献策。许多中美友好省州、友好城市间通过捐赠、致慰问信、电话、视频并议会决议案等多种方式表达互相支持与慰问,中美民间力量已成为中美抗疫合作的中坚力量。
截至5月26日,除湖北外,我国各省市共接收到来自其美国友好省州和相关组织的捐赠款项66.6万元人民币,捐赠物资包括计各类口罩171088个、防护服1300套、护目镜893副、面罩1360个,以及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其他物资。随着美国疫情发展蔓延,中国各地投桃报李,积极向美国提供防疫物资,向美国友好省州和相关组织的捐赠各类口罩211.74万个、防护服35937套、医用手套13.6万副、护目镜30220副、鞋套2万双、面罩200个。
在中美民间抗疫中,中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支持两国的抗疫行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截至2020年2月17日,就有103家美国企业捐款捐物,总额达5.38亿元人民币,占外企捐赠总额的25.74%,位列外资企业第一。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在美企业与美国在华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中国企业依然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发挥中国制造大国的优势,提升呼吸机和医用口罩等重要物资的产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5月25日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中国在疫情期间向美国出口的口罩已超过120亿只,相当于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了近40只口罩。
中国医生建群交流经验
报告指出,中国报告疫情较早,在防控疫情、治疗病患等方面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中国医务工作者及时通过视频研讨、整理成英文手册等方式,分享中国最新研究成果、防疫理念及综合举措,为美国医护工作者及相关专家送去了抗疫一线的宝贵经验。通过互联网,许多中美医务工作者及专家学者广泛开展了细致的交流合作。
叶柏新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一位80后医生,也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医生交流群”的“群主”。这个群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抗疫医生。
3月22日凌晨,结束在美访学并回国的叶柏新做了一件事——建群。一个多星期后,因为源源不断地加入世界各地的抗疫医生,这个微信群已经扩展为三个微信群、一个企业微信群。
怎么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普通病房怎么改造成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房?某些药物的用量、用时、有哪些副作用?群里每天都有大量的问答式聊天。有些国外医生在私下里对叶柏新说,他们一开始对新型病毒一无所知,普遍有一种恐惧感。在跟武汉同行交流后,心态平静了许多。
叶柏新和团队通过广泛征集提问,初步设置了多个专题讲座的主题。发布会上,视频连线的叶柏新说,他期待建设一个虚拟报告厅,为海内外医生提供更优质的线上学术交流活动,甚至促成远程会诊。他用英文动情地说:“希望美国和其他新冠肺炎仍然肆虐的国家,早日控制住疫情,各国齐心协力,一起应对疾病。”
在美华人为两国抗疫出力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在美华人华侨及留学生群体从上半场“救中国”到下半场“救美国”,是中美民间抗疫合作的重要力量。
美国洛杉矶,当地时间1月25日凌晨4点,Zili挂断了最后一通打给湖北某医院的电话,确定了又一家受捐医院。白天国内各大医院都很忙,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和志愿者们联系,这时往往是美国当地时间凌晨三四点。
进入3月,美国新增病例急剧攀升、防疫物资极其短缺。由于有了“上半场”的经验,在美华侨华人格外关注疫情在美国的发展。
家住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的苏曦说,开始他在美国买不到口罩,就向国内亲朋好友求助,结果得到各路支援。考虑到自己用不了这么多,他就在孩子的家长群里发布了免费送口罩的信息,结果几位当医生的家长告诉他,周边医疗机构急需口罩,请求他帮忙采购医用口罩。于是苏曦在孩子的家长群里号召,征集了20多名志愿者,于3月19日临时组建了一个口罩捐助群。这个自发组建的团队从山东采购了1.2万个外科口罩、从广东采购了约400多个工业用N95口罩,大部分已送到急需的医护人员手中。粗略估计,已有超过200名当地医护人员用上了这些捐赠的口罩。
商会第一时间组织捐款捐物
在此次疫情中,中美商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所长,为中美民间合作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在中国出现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美国商会、中国西南美国商会等商会都在其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推出了相关抗击疫情的企业捐赠指引专页。据美国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介绍,疫情在中国出现后,中国美国商会会员公司向武汉和其他受灾地区捐赠了超过7400万美元的现金、个人防护装备和其他医疗用品。
美国中国总商会和总商会基金会在美国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联系各方资源,购买符合要求的医疗物资捐赠给全美各地医院。截至6月8日,总商会基金会、总商会各分会以及会员企业已向美国21个州的50余家医院诊所和20余家政府机构及非盈利组织,捐赠N95口罩、手术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手套、医用护目镜、消毒用品等医疗物资385万件,总价值约为352万美元。
发布会上,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艾伦说,病毒无国界,中美两国在抗疫层面必须加强民间合作。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恺文说,对抗疫情是全球性问题,不应被作为政治工具。
利用最新科技推动抗疫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美工商界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一批高科技企业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科技,推动各国抗疫信息的交流共享,助力药物的开发,展现了“科技抗疫”的力量。
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郭涛介绍,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学校停课不停学,纷纷使用网络教学。高通公司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向黑龙江同江市捐赠了联想笔记本电脑150台及其他智能电子设备400余部,解决了当地部分师生因缺乏设备而不能有效开展网课的问题。
为了响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公司还推动了在江西南昌和杭州的联合创新中心,建设5G人工智能等产业生态;还配合小米等手机客户在线发布产品。此外,高通创投部门在6月初宣布了对3家中国创新科技公司的投资,行业覆盖物联网、5G应用和AI垂直应用等领域。郭涛说,“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化、国际化非常彻底的行业,高通公司在中美疫情防控期间所做的努力,是中美民间合作的缩影。”
呼吁加强药物疫苗合作
报告指出,当前中美两国医生和科学家的合作已扩展到开展全方位新冠肺炎科研攻坚上,将为理解病毒基础结构和表现,寻找疾病检测和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尽管从实际利益出发,中美相关研究机构及企业之间在疫苗及医药研制方面存在竞争,但对生命的尊重与责任始终应是医学界的伦理底色。
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不是中美之争,而是人类与病毒之争。哪个国家率先完成疫苗研发并投入使用,都是对人类抗击疫情的积极贡献。报告课题组期待疫苗研发领域有更多的捷报频传,也期待中美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进疫苗研发等全球抗疫合作添砖加瓦,共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当前,推进中美合作抗疫不仅有助于缓解美国疫情,也是加强全球合作抗疫的关键所在。
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说,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全球各国通力合作是应对这一全球挑战的必由之路。中美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彼此优势互补,且处于抗疫的不同阶段,推进中美合作抗疫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的疫情,加强全球合作也是关键所在。希望通过本报告的研究和发布,推动中美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为中美之间的交往传播正能量。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