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子特殊的毕业季 有硕士生回家种地创业

日期:07-06
毕业季

原标题:农业学子特殊的毕业季有硕士生回家种地创业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步入7月份,除了迎来高考,还有一批高校学子要和校园道别了。今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毕业季,可以用“匆忙”来形容,最后一个学期仅仅只有5天的在校时间。但是,也有农业学子的毕业季得用“忙”来形容,作为南京农业大学植保专业硕士毕业生,程旭目前已经自主创业,在襄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毕业季遇上了农忙季,他忙得都没有时间看书。与今年就业严峻的大形势不同,农业学子似乎对此感受并不深刻,从春播到夏收,养活十几亿中国人口的农业一刻也没有停歇。在这个毕业季,农业学子们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对这片土地又有什么样的感情?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听听他们的毕业故事。

农业学子特殊的毕业季 有硕士生回家种地创业

和农业设施拍的毕业照。受访者供图

研究生毕业后坚持回家种地

7月3日晚9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毕业生陈代涛,在线上进行了硕士论文预答辩。而在两天后,正式毕业答辩通过后,陈代涛的硕士生涯就结束了。

“毕业后回家种地。”读完硕士研究生,陈代涛依然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

早在本科毕业的时候,陈代涛就向父母表达了自己要回家种地的想法。没想到,遭到了家里的强烈的反对,“供你读书不是为了让你回来种地。”不理解他的除了父母,还有街坊邻居,“村里人会怎么看你,大学生回来种地了?”

农业学子特殊的毕业季 有硕士生回家种地创业

回家种果树的陈代涛。受访者供图

陈代涛回家创业的想法,来源于本科的一次果树栽培学课程。当时,老师讲到在陈代涛的家乡山东,由于成熟度不够提前采摘,苹果的口感打了折扣,吃起来不太理想。为了弥补家乡苹果的“遗憾”,陈代涛那时候就有一个想法,想回家“折腾”果园。

不过,当时本科毕业的他拗不过父母,还是选择了继续升学。在研一那年,陈代涛就在自家的20亩果园开始试验了。他引进了新的种植理念,首先尝试的就是延迟苹果的采摘时间——把收获期推迟到霜降之后,苹果的口感果然变好了。

第一年苹果收获后,陈代涛和家人载着果实到莱阳市区卖。有一对退休的老职工买了苹果之后,还特意向他们打听了果园地址。本以为只是随便的一句闲聊,没想到去年冬天,这对夫妇骑着三轮车走了20多里路,特意来到了叶家泊村,找陈代涛买苹果。“看到自己种的苹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特别感动,这也是我坚持想做农业的原因之一。”

在上研究生期间,陈代涛就开始创业,就从20亩果园做起。实现了营利之后,不满足的他又将种植面积增加到了40亩。今年是他创业的第三年,陈代涛流转了60亩地,种植苹果、梨、樱桃和无花果。对于果园的未来,这位毕业生很有想法,明年将把种植规模将扩大至80亩,并且还想再开辟20亩地尝试有机种植。

梨树方向正好与自己的专业对口

然而,对于孟雪来说,这个毕业季来得太匆忙了,办理离校手续、收拾行李,最后一个学期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只有5天。“遗憾还是有的,本来想趁着最后一学期,好好逛一逛南京,和同学们拍一些照片留念,但都没来得及。”

早在6月中旬,孟雪就读的南京农业大学就为4139名本科生和2947名研究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作为农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孟雪,在辽宁老家从云端参与了这场典礼,并且全程都录了下来,“也是给自己留了个念想”。

一样通过线上直播观看毕业典礼的,还有园艺学院毕业研究生郝紫微。由于疫情暴发后一度不能返校,郝紫微曾担心自己的毕业受影响。不过,在这个超长假期里,郝紫微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家登录学校资源库查阅资料、写毕业论文、线上答辩,终于在6月底,顺利“云”毕业。

农业学子特殊的毕业季 有硕士生回家种地创业

郝紫微将继续从事果树研究。受访者供图

由于提前做好了准备,已经找到工作的郝紫微即将步入工作岗位。从本科升入研究生后,她就确定了要进行果树研究,在具体的细化上又选择了梨树。去年秋天,郝紫微了解到淮安市园艺技术服务站招聘的技术推广有梨树方向,与自己的专业又正好对口。

顺利通过面试之后,郝紫微的工作算是有了着落。她笑笑说,这份工作除了离山西老家远一点,剩下的还都挺满意,接下来的时间就要继续在校所学,将梨树的研究“进行到底”了。

在校学的田间管理有了用武之地

在许多人看来,农业从业者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低收入群体。但实际上,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农业学子,在具备科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后,并不那么“简单”了。虽然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形势并不那么乐观,但是就在不久前,不少房企都加入到“养猪”行业,高薪招聘“养猪员”,让相关专业越来越为大家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优质岗位,正在向学农业的毕业生抛出橄榄枝。

早在3月份,孟雪就通过线上面试拿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录用通知,而她的工作即将与生猪生产间接有所关联——主要会参与到沼液和废气处理环节。说起这份工作,她告诉新京报记者,除了工作内容和所学知识有契合之处,在校时学的田间管理、栽培育种等专业技能也有了用武之地。

农业学子特殊的毕业季 有硕士生回家种地创业

孟雪和同学们一起插秧。受访者供图

作为东北姑娘的孟雪,在南京学习生活了四年之后爱上了这里,这次特意把工作地点选在了江苏。由于疫情的关系,公司对新入职的员工统一进行的培训改为线上,经过学习之后,孟雪也对自己即将入职的公司有了新的认知,“咱们国家的猪肉需求量很大,目前猪肉价格仍处于高位,能间接参与到生猪生产这一环,对我自己来说也挺有意义的。”

同样觉得有意义的还有赵泽宇,早在四年前刚刚入校时,他就对学农业有了明确的认知,“农业是大有前途的”。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他越来越坚信自己最初的想法,感觉农业“未来可期”。

毕业季巡展现代农业装备

同样畅想未来的,还有再次回到学校,给自己大学时光画上圆满句号的华中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们。6月23日,能够回校进行这样一场来之不易的毕业典礼,同学们都很珍惜这次短暂的相聚。

还能和往常一样,回到狮子山下听老师们勉励未来,本科毕业生黄江山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农业院校的毕业季更特别的意义在于,还会展示更多农业领域接地气的科研成果,高校师生的研究最终会作用于农作物生产和农副产品,提高了产量,优化了品种。

华中农大的毕业季还在进行着一场现代农业装备的“硬核”巡展,透露出现代农业装备的成果和阶段性成就。近距离接触了这些高新农业设备,黄江山忍不住赞叹,这些现代化设备“超酷”,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工学院展出的机械,完美涵盖了油菜机械化生产全环节和全过程。

农业学子特殊的毕业季 有硕士生回家种地创业

黄江山回到学校参加毕业典礼。受访者供图

本身就是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黄江山,对油菜花相当了解。他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研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油菜花产量的影响。黄江山告诉新京报记者,当自己和团队的研究真正作用于农业生产,并且能对农民生产带来实际的指导意义时,能感受到学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为了延续这份成就感,黄江山去年9月就在牧原集团的宣讲会上投递了自己的简历,经过初试、复试,前后一个星期,就确定了录用。今年7月12日,黄江山将正式入职,成为一名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性状研究等工作。

当毕业季遇上农忙季

和农业相关的不只有种植,农村人文环境也是研究的广阔领域。而赵泽宇在校攻读的就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6月的最后一天,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云毕业典礼上,赵泽宇作为毕业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

就读四年来,赵泽宇没少去农村调研,他把这些基层的体验比作母校给自己的一份礼物。“10次走访调研,到过全国7个省市、12个乡村。”对于赵泽宇来说,这些去村子里的走访调研是“带着任务”去的,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给当地发展找到切实有效的可操作方案。

农业学子特殊的毕业季 有硕士生回家种地创业

赵泽宇和同学们在横岭村进行社会实践。受访者供图

2019年4月,赵泽宇和班上的20多位同学一起在张家口横岭村实践调研了4天。经过分组走访,大家共同写出了《横岭村社区发展规划》。其中,针对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他们提出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乡亲互助送医小组的解决办法,还提供了可选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整理出了医疗私家车车主的联系表。而这份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方案,也为当地政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赵泽宇说,如果没有疫情,这个假期他还会到村里去。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只能换一种方式充实自己,留在学校多看看书,为攻读研究生做提前的准备。

然而,程旭和赵泽宇不同,今年春夏两季格外忙,几乎都没有看书的时间。尤其是自己的毕业季遇上了农忙季,程旭的状态只有一个字——“忙”。

作为南京农业大学植保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程旭已经开始了创业,在襄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从事推广有机种植循环体系。得益于创业积累的实践经验,他的毕业论文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之前,程旭忙着尝试瓜稻虾菇有机种植,最近他在忙着水稻栽植。虽然还是个小团队,他们的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全国多个地方,今后还会更“忙”。

疫情带来的新思考

忙的不只有程旭,还有回家创业种地的陈代涛。不同于疫情让很多人的工作计划搁浅乃至停摆,陈代涛却说,“这次疫情推了我一把”。

由于疫情期间,山东老家的村子进行封闭管理,线下销售的渠道受阻。陈代涛通过网店和电商平台拓展了渠道,顺利把果园的农产品卖了出去。

在外求学多年的陈代涛把自己的所学和先进的生产理念、新的销售方式,加上年轻人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全都融入到果园的生产中。他自己总结道,“有知识,有技术,还有新观念,这对农业创业来说很关键。”

如今,看到“研究生回来种地就是不一样”,陈代涛的父母也认可了儿子回家种地。村民们也渐渐发现,这个从城里回来的研究生给村子带来不少新的变化。

新的变化不只发生在村里,也发生在方方面面,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人们对于粮食和蔬菜的关心程度大幅提高,对于如何满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农业学子们更想把自己的所学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南京农业大学知名校友陈希,在云毕业典礼上激励毕业生:疫情当前,人类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危机,是南农人优先的使命,它是国家安全和全人类发展的基石。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时代,世界需要你们每一个人,做好迎接前方挑战的准备。

疫情暴发后,不少人抢购大米粮食,黄江山和家人却没有囤粮。他说,能如此淡定地面对突发状况,还是因为“心里有数”,“农业师生本身就会参与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作中去,不管是做实验、写论文还是种试验田,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农产品高产高质高效。”

“粮食稳则天下安。中国在疫情期间没有出现粮食安全问题,这本身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预习研究生课程时,赵泽宇就通读了1982年至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并且据此写了一篇论文。在论文里,他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保障粮食供应的思考:“中国一以贯之的重农政策为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小农经济和国家力量的配比优势得到一定的体现。”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

编辑张树婧校对李铭

传承一百多年的王星记手工扇 能夏季送风也能当半把伞 著名红学家薛瑞生逝世,享年83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