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记·7月3日 通一条路,富一村人

日期:07-03

原标题:中国日记·7月3日|通一条路,富一村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日记·7月3日  通一条路,富一村人

阿布洛哈,在彝语中是指“人迹罕至的地方”。6月30日,这个金沙江大峡谷深处的彝族聚居村正式通车,标志着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具备通路条件建制村实现“车路双通”。

“路通了,干啥都方便了!”7月2日,正在阿布洛哈村考察工作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党委书记卯彪兴奋地表示。他介绍说,村里共有65户、253人,都是彝族。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要到村里,但“每次来回都要一天”,耗时耗力。

中国日记·7月3日  通一条路,富一村人

2006年的阿布洛哈村。村民正通过溜索,穿越深壑峡谷。林强摄

阿布洛哈坐落在峡谷中,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因历史原因,一直以来未专门修建对外出行通道。过去,要想进出阿布洛哈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垂直落差近2000米的悬崖羊肠山路,即使身强力壮的人,徒步最快也需要爬三四个小时;另一条是走到谷底,再通过跨江溜索前往西溪河对岸。村里的农耕物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学生的课本教具等,都得靠人背马驮。严酷的自然环境造成全村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

要致富,先修路。为让阿布洛哈的村民们走上通畅安全的道路,村里乡里根据现实情况,向上级提出为村里修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村一户一人,修!卯彪没想到,方案2个月内就得到了批复。当听到阿布洛哈要修路的消息时,已经关注阿布洛哈村十余年的四川省教育厅退休干部林强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觉得“不可能”。曾先后20多次到过阿布洛哈的他很清楚,那里悬崖峭壁,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根本没法修”。

这条路修得,也确实艰难。全长3.8公里的路,愣是修了一年多,平均每天只能推进10米左右。路修在的是海拔200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岩石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只能靠炸药一点点炸,破碎机一口口“啃”。“公路边修边垮!下面挖掘机在挖,上面落石不停地往下滚。”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项目经理赵静对去年施工场景记忆犹新。由于没通路,项目只能在一头推进,再多的队伍也摆不开,干着急。此外,物资运输需要人背马驮,运费太贵。一吨水泥,外面几百元到这里变成了2000多元。

中国日记·7月3日  通一条路,富一村人

一架米-26重型直升机在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吊运挖掘机(2019年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困难再多、挑战再大,脱贫致富的路也不能停。为加快进度,2019年11月,施工单位四川路桥集团决定,两端并进,从通村公路的起点、终点同时往中间挖。为把修路设备运到另一头,甚至借来了全球最大直升机——“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10余台挖掘机、装载机、潜孔钻机等修路设备终于被“搬”上悬崖,投入工作。调运全球最大直升机,这在中国公路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其决心由此可见!

如今,路通了,班车也有了,一辈子没出过村子的67岁村民地久尔色高兴极了:“我也要去西昌、去成都看一看。”目前,阿布洛哈村还有17户95人尚未脱贫。但路通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脚步也就加快了。“这下村民们种的芒果、橙子、中草药都可以销往外面了。”乡党委书记卯彪满怀信心地说道。

看得见的路已经建好,看不见的路正在铺就。卯彪介绍说,从去年到现在,村里已经种下120亩芒果树、40亩脐橙树,目前已经挂果;养殖业项目也已开始招投标,羊圈正在建设中;此外,政府还准备利用当地的自然峡谷风光,开发旅游业;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方便外出务工……一条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和希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邢婷婷文字李芸设计)

山东:近年来利用信息化手段防范高考冒名顶替 旭辉上半年销售807亿元 完成年度目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