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强降雨频繁来袭,地质灾害如何预防——发挥体系防灾合力作用

日期:06-22
地灾群测群防

原标题:汛期强降雨频繁来袭,地质灾害如何预防——发挥体系防灾合力作用

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5月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入汛,南方多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强度大、范围广,部分地区降雨量甚至超过历史极限值,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极为严峻。如何认识今年地灾防治形势?如何更好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形势严峻

今年汛期强降雨过程数量多、时间长,地灾灾情较往年同期偏重

今年1月~5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57起,造成25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5月以后,全国大部地区进入汛期,南方多地遭遇连续强降雨,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历史极限值。5月22日~6月16日,南方部分省份因强降雨引发地灾已造成29人死亡(失踪)。

灾情统计显示,降雨与地灾的发生关联密切。据中国气象局近期分析,5月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极端强降雨频发,先后出现了9次区域性强降雨过程,有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当月历史极大值。同时,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灾害影响重。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地灾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灾情受强降雨过程影响明显。与2011年以来多年同期相比,1月~5月地灾灾情偏轻,但5月22日以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云南、广东、广西多地降雨量破历史同期纪录,6月上旬地灾灾情较往年同期偏重。二是灾害级别以小型为主,其发生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1月~5月发生的657起地灾中,623起为小型灾害,占比高达94.8%,其中有120起与人类切坡活动相关。

合力防灾

发挥监测预警、专业监测、群测群防、政府监督等科学防灾、体系防灾的合力

地灾作为自然灾变,力量不可抗拒。但人的智慧与理性可以在防灾中发挥积极作用,让人们在被动中尽可能争取主动。

今年以来,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密切关注雨情,及时启动地灾气象预警,大力投入技术力量到防灾一线,充分运用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手段转移受威胁群众,成功避让了多起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灾。据统计,1月~5月,全国共成功避让地灾5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257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

进入6月,南方多地频现强降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更加积极应对,成功避让多起地灾。4日凌晨,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成功避让一起滑坡灾害,提前转移群众107人;7日,广西桂林市成功避让4起地灾,提前撤离群众863人;11日,四川甘孜州成功避让一起泥石流灾害,转移群众129人;14日,重庆市石柱县成功避让一起滑坡灾害,及时疏散群众8户17人。

分析成功避让地灾的原因,部地质勘查司地灾防治处负责人给出了答案:一是地灾气象预警发布及时,提前划出了危险区域;二是群测群防员及驻守队员履职尽责,排查巡查到位,上报情况准确及时;三是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事前准备充分,组织有力有序,决策坚决果断;四是受威胁群众临灾避让意识较强,熟悉路线,撤离迅速。

未雨绸缪

各级政府、防灾责任单位要紧扣“六到位”,公众要做到“四主动”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各类地灾尤其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易发、高发,如何能在灾害来临前做好充分准备,灾害发生时及时避让,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部地质勘查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就各级政府和防灾责任单位来说,应做到“六到位”:

——隐患风险排查到位。地灾隐患风险排查,就像体检一样要定期开展。特别是在汛期,每一轮强降雨或持续降雨过后,地灾隐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一些具备地灾发育条件的区域会出现新隐患,一些已有隐患或会出现新变化。只有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并结合新技术手段,尽早掌握这些变化,才能精准评估其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防灾责任落实到位。一旦发现新隐患,要抓紧落实责任,确定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监测预警责任人。对已有隐患,要梳理已有责任人特别是群测群防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补位。

——监测预报预警到位。入汛后,要及时组织群测群防员上岗;配备专业技术队伍的地区,专业人员要就地驻守、巡查指导;在具备条件的重要隐患点布设专业监测预警设备,采取“人防+技防”方式,提升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向有关人员发布预警报信息,为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提供灾害预警信息服务。

——预案演练和临灾避险撤离到位。针对每一处隐患点和危险区制订人员转移避险预案,明确组织者、转移路线和安全场所,组织开展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强降雨期间,要结合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快速研判地灾发生发展趋势。特别是做出撤离决定后,要立即组织实施,切忌犹豫不决贻误撤离时机。

——危机综合管控到位。一旦发现险情或发生灾害,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危机综合管控。对危险区内的交通、水、电、气等设施,该封的要封,该断的要断,防止出现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其他损失。尤其要加强对已撤离人员的管理,防止人员回流二次受灾。

——部门协同联动到位。各级自然资源、应急、水利、交通、住建、公安等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地灾预防、治理和应急抢险等各项工作。

作为基层社区和社会公众来说,对于防范地灾又该做些什么呢?部地质勘查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到“四主动”:

——主动树立灾害防范意识。我国是包括地灾在内的各类自然灾害易发、高发的国家之一。因此,基层社区和社会民众普遍树立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对降低灾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主动学习掌握必备的防灾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工作、生活在山地丘陵区和地灾易发区的群众,应主动参加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防灾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对地灾等各类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掌握必备的防灾避灾技能。

——主动关注汛期气象预报和地灾预报预警信息。山地丘陵区的社区居民和在这些地区出差、旅游的人,要主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密切关注汛期降雨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出行路线等,避免在汛期盲目前往一些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

——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防灾减灾避灾行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山地丘陵区的居民要自觉禁止随意开挖坡脚、堆土弃渣等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灾的不当行为;住在隐患点、危险区附近的居民,在灾害来临前,一定要主动配合避险撤离行动,守纪律、听指挥,切实保护自己和家人免遭地灾的危害。

凯德MALL大峡谷店已暂停营业,全员接受核酸检测 多地出台新政促生猪复产,引进省外能繁母猪最高奖逾千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