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年磨一剑今日首发!这本书收录了1000个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遗址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留下了众多光辉耀眼的红色历史足迹。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协文史委、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文史资料研究会在上海市政协召开《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新书发布暨学习“四史”报告会。
据悉,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历时十年,对上海革命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进行细致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心之地》一书,书中收录的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时间范围从1916年《新青年》杂志出版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空间范围为今日上海全境。该书还创新引入了融媒体传播方式,有20个章节设置了二维码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电台主播声情并茂的讲述。
据了解,书中收录的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遗址首次达到1000个,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中共中央机关和领导人在沪史迹,共产国际、中央特科和中共地下斗争在沪活动地点,中共领导下的工人斗争活动地点,新四军、八路军在沪办事处及联络点。此外,该书还较为完整地收集了与革命相关的报社、书店、出版社、印刷所,展现民主党派人士在沪活动点。围绕重要历史节点和历史事件,如中共建党、上海解放、《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和传播,系统展开红色纪念地整理和呈现。
该书的编纂过程并不轻松,主编之一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姚霏告诉记者,最难的一点在于,从史料中找到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地址往往都很模糊,这就需要团队做大量工作把具体地址考证翔实。
“目前市面上一些红色纪念地或者党史类的书籍,对地址的处理方式很简单,往往是把一个老的街道名字,转换成今天的路名以后,再把老的门牌号码照抄上去,但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门牌号码可能已经改变。”姚霏说,对此,团队成员首先需要通过地图对应纪念地的具体位置,再重新找到相对应的门牌号码,从而实现精确客观的定位,相当于将近代的地点转换成当代的地点。
“虽然目前我们收集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和遗址已经非常丰富,一天走一个也得走3年,但其实上海的红色资源远远不止这些,我的电脑里还存着很多。”该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告诉记者,红色资源的发掘需要靠双脚去实地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红色资源应该得到进一步保护。
“我们当前要尽可能地留住上海的城市文脉,不能‘拆’字当头。”苏智良说,革命者住的地方大多不是花园洋房,很多都躲在老百姓的房屋中,如果发现一处,就应该尽力去保留,或者采取异地保护的方式,保留后的纪念地可以建成党员之家或者市民旅游的休闲地,其意义就非同一般,多处红色革命纪念地串联起来,还可以形成红色旅游线路。在这个意义上,该书不仅有利于建构更为完善的上海红色革命历史图景,更为上海红色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