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好声音|民进市委会、民盟市委会等建言:扩大医养结合试点加强人才培养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民进市委会、民盟市委会、高埗镇政协小组均提交了有关医养结合服务的提案,建议从扩大试点范围、社保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全市医养结合服务。
现状:
医养结合服务刚起步,需求大
民进市委会在《关于加快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助力品质东莞建设的建议》中指出,自2016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我市已初步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目前,全市设立护理院(养护院)8家,对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开展机构医养服务;不少养老机构内设有医务室或与医疗机构有合作。截至2019年11月,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开放床位数939张,共收住患者1352人次,目前在院老人数639人,平均床位占用率68.05%。
民进市委会认为,我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挑战:一是医养结合社会需求越来越大,服务可能供不应求。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32.06万人,东莞户籍人口中失能老人1.3万人,而我市目前护理院医养结合床位仅939张;二是社保拨付金额低于社保记账金额,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医疗费用;三是受薪酬待遇等因素影响,医养结合机构医护、康复师、社工师、养老护理员等医养结合人才短缺。
民盟市委会在《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中指出,我市虽然已经出台《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十多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相继开业,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需进一步衔接,相关政策措施需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建议:
提高医养结合机构医保报销额度
民进市委会建议从几个方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首先,根据现有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机构转型意向,进一步扩大医养结合试点范围,培养新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引导更多镇街医院往医养结合方向转型,以满足更多需求。
其次,提高医养结合机构医保报销额度。2019年社保物价收费标准和参保人待遇有较大幅度提高,医养结合机构实际社保记账金额明显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社保每床日定额标准提升幅度。建议探索在医保资金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报销额度,特别是提高社保每床日费用限额。
第三,根据不同群体老年人对于医疗养老需求的差异,逐步构建区分健康老年人、半失能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等多层次服务体系,打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第四,建议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养老医疗护理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引入长期照料和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机制,加大“长照服务”的保障力度。
此外,民盟市委会建议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引导医疗、养老机构与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等高校及专科学校建立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建立完善绩效考评和工资晋升制度,吸引具有职业医师及护理资格的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补充医养结构人才缺口。
高埗镇政协小组在《关于推动“机构-居家-社区”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的提案》中指出,养老服务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加入,比如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康复师、营养师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可以分门别类进行培训;并结合岗位特质、从业年限、服务经验等,匹配对应培养体系及进修资金支持,鼓励养老服务人才继续充电,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全媒体记者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