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找工作”变“挑工作” 农民工成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日期:06-11
农民工

原标题:由“找工作”变“挑工作”农民工成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1日电题:由“找工作”变“挑工作”农民工成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任军川、王靖

最近,红心村村民姚丽梅犹豫不定,村支书李英辉找来多趟,开出和她所在的井泉药业公司相同的工资,邀请她来居力很镇扶贫产业园务工。“收入不变,离家也近,还不耽误养鸡养鸭。”仔细思考后,姚丽梅欣然“跳槽”扶贫产业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稳住他们的“饭碗”,成为不少地方面临的难题。在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记者看到,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产业和项目落地于此。这里的农民工有了“挑工作”的主动权,成了用工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在居力很镇扶贫产业园,80个塑料大棚像80条巨龙,整齐地横卧在科右前旗的黑土地上。在一个大棚中,姚丽梅和另外3名工友正在埋头栽西瓜苗。看着从别处“挖来”的工人干活麻利,一旁的李英辉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姚丽梅只是李英辉争取来的几十名工人里的一个。作为居力很镇扶贫产业园管理人员,李英辉费了不少劲才凑足了50多名工人,没耽误大棚西瓜的栽苗工作。他说,本来2019年扶贫产业园的工资是每月2800元,可周边企业为了抢工人,都把工资涨到了每月3300元。“所以我们今年也跟着涨到3300元,否则根本招不到人。”

近年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和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科右前旗。2018年,投资近亿元的科右前旗雪村滑雪场开园;2018年,扶贫产业园落地;2019年,中草药现代产业园建成……仅井泉药业公司一家,就能提供药材挑选等就业岗位至少100个。这些产业和项目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工由过去的“找工作”变成如今的“挑工作”。

科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王猛说,多年以前,作为国家级贫困旗的科右前旗要产业没产业、要项目没项目,旗里的农民只能跑到外地打工。姚丽梅几年前一直在临近的乌兰浩特市打零工,丈夫吴海坤也是跑到阿尔山找活干。这几年,随着旗里大大小小的现代农畜产业快速发展,“家门口就业”成了旗里农民工的普遍选择,连乌兰浩特市周边的农民,也有来科右前旗务工的。

“抢人大战”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民工。选择余地多了,农民工的地位也提高了。“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工资及时支付,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姚丽梅说,自己和丈夫每月打工收入7300元,家里流转15亩土地每年收入7500元,供一个孩子上学绰绰有余。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深入实施,科右前旗各嘎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充裕起来,在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科右前旗注入居力很镇扶贫产业园的500万元扶贫资金,每年可获得6%的收益,悉数纳入镇里5个较为贫困的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红心村因此获得8万元收入,其中3万元用于开发3个公益岗位,吸纳3名贫困人口就业。

“现在公益岗位工资多是地方财政买单,可我们村不是。”李英辉坦言,最近几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作用显著增强,同时这些产业项目也增加了嘎查村的集体收入,“村里也有钱为贫困户设岗位、发工资了。”居力很镇扶贫产业园扶贫资金注入期限为10年,这意味着红心村每年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至少为10年。

“我一只眼睛有视力残疾,之前找工作、打零工没人愿意收。现在村里聘我为保洁员,一年收入1万元,还不耽误在家里养猪,这差事真好!”4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腾宪奎,是红心村聘任的3名公益岗位人员之一,有了这份固定收入,他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今年4月,科右前旗成功摘掉了国家级贫困旗的“帽子”。入夏以来,科右前旗又开始建设科尔沁塔拉城中草原公园、金顺生态循环养殖牧场等重大项目,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务工岗位提供给旗里及周边的农民和贫困人口。

科右前旗旗委书记朱成帮说:“我们将不松劲、不懈怠,用心经营、做大做强每一个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召开第15次常务会议 省市场监管局完成2020年辽宁省地方标准立项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