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不息”——天津潘庄子村走访见闻

日期:06-09
民族乐器笛子

原标题:“声声不息”——天津潘庄子村走访见闻

新华社天津6月9日电(记者白佳丽)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子牙镇的潘庄子村,唢呐、笛子、葫芦丝、笙箫等乐器制造企业在这里汇聚,经过几十年民族乐器制作的历史积淀,这里生产的乐器已名声在外。如今,村里有十余家民族乐器制造企业,拥有200多名从业者。

“疫情中还是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天津市精艺笙乐器有限公司经理王泽爽说,乐团停摆、培训班停课,音乐人也少有演出,手头的订单量也少了很多。

他鼓励自家公司的技师们走上“云端”,通过网络,与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的老师合力研发制作工艺。

“这些年,民族乐团的发展成为潮流,但大多数民族乐器都是高音乐器。”王泽爽说,希望开发出笙的中低音后,让民族乐团可以演奏出更多乐曲。

在政府的帮助下,练好“内功”的王泽爽不仅顺利实现复工复产,还享受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如今,随着学校复课、演出启动,企业的订单量也不断增长。

与王泽爽一样,天津市宏艺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家彪也在“危”中寻“机”。“线下销售受影响比较大,那就开拓线上销售模式。”王家彪说。

王家彪的乐器厂已经经营了近20年,唢呐是他的主营产品。这两年,在镇政府的推动下,他开始改变传统的线下代理经营模式,入驻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依靠直播引流,收入很可观。

66岁的天津市乐器制造商会会长、天津盛兴乐器厂厂长王泽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做笛子、葫芦丝,作为行业内的“领路人”,最早带动村里发展民族乐器生产。“传统文化越来越受欢迎,民族乐器也赶上了发展的好时候。”王泽云说,虽然疫情对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企业通过这段时间的研发和拓展,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已经逐渐闯过了难关。

不仅如此,潘庄子村也正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我们要将子牙民族乐器制作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让潘庄子村和潘庄子村生产的乐器一样有名。”天津市静海区子牙镇副镇长李昂说。

6月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全文) 梅花生物股东胡继军近半年减持套现2787.9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