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手记 金泉村群众餐桌上有菜了

日期:06-09
独山子

原标题:挂职手记|金泉村群众餐桌上有菜了

来源:酒泉市纪委监委

“闫兄弟,大伙都到齐了,咱们出发吧!”

“待会咱们多看看,去一趟不容易,有啥不懂的多问问技术员。”说话间,我跟十几个村组干部和群众一起登上了开往肃州区的中巴车,去现代农业产业园学习圣女果种植技术。

“闫兄弟”是这里的干部群众对我的称呼。四月的玉门,风依旧很大。行驶在这条走了上百次的公路上,突然发现,时间过的真快,我已经来到玉门市独山子乡一年多了。

2019年1月,按照酒泉市纪委监委统一安排,我来到玉门市独山子乡金泉村,挂职两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主要负责金泉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回想初到独山子乡,最深的印象就是荒凉。独山子乡坐落在玉门市东部,以东乡族人口居多,土地沙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入眼尽是萧条的土黄色。村子里人不多,男人出去打工,妇女操持家务,孩子们在村道上奔跑嬉闹,老人三五成群拉家常。虽然来之前已经知道这里是玉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的乡,但看到这个景象,我还是不由得发愁起来。

为了尽快融入群众、多了解些情况,我每天都与当地村干部和群众搭伙吃饭。几顿饭下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东乡族群众的餐桌上,新鲜蔬菜很少,下饭的菜只有辣椒酱、咸菜之类,从城里来的我还真有点不习惯。

“大叔,我看你们平时不怎么吃菜,是东乡族的饮食习惯还是有别的原因?”

“我们这买菜太贵了,一到冬春,就吃些咸菜凑合。”

听他这么说,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全村的主要产业是枸杞种植,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基本没有。群众吃菜全靠外运,菜价高,品种少,群众大都舍不得买菜吃。

“咱村口不是有一排大棚吗,为什么不种大棚蔬菜呢?不仅可以自己吃,还能增加收入。两全其美的事怎么没人干?”带着这个疑问,我与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同事们去农户家中拉家常、问情况。

“种大棚蔬菜?那投入可大了,家里这么困难,哪敢想呢?”

“我去年在清泉看过大棚,听说种得好了一年能挣一万多咧,可是我没文化,技术上也不懂,不会干!”

“种菜肯定好啊,自家娃娃们也能吃到新鲜菜,就是害怕投入那么多钱,要是干赔了、卖不出去咋办?”

面对群众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没有资金来源,缺少技术支持,产销渠道也没保障,大家既不敢想、也不愿干。政府补贴修建的大棚没人承包,就这样被空荡荡的搁置下来。

为了解决全村吃菜难的问题,我多次跑去市农技中心等部门联系技术指导,并与玉门市几大农业龙头企业联系产品销售渠道,还组织群众观摩学习。就这样,技术保障有了、产品销路不愁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调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我与村书记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但大家还是顾虑很多,总认为这事没什么保障,不如守着日子熬着过。不管我们如何做工作,还是没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深深的失落涌上我的心头,起初的满腔热情也被一盆盆冷水浇灭。

这时,村书记马全成找到我说:“闫兄弟,咱们这里的工作就是这样,不仅要把路铺好,还要找个领路的人来走上几回,让群众看看这路到底好走不好走。这样吧,我家先包两个大棚,干着试试。”

那一刻,我内心的高兴、激动无以言表。

在我们的努力下,村书记马全成承包的温室大棚中的圣女果、西葫芦、辣椒等蔬菜第一年就大获丰收,平均每棚收益2万余元。

群众看到了实惠,种种担忧一扫而空,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至目前,全村12座温室大棚已全部被承包种植,200座全新钢架拱棚也已完成搭建。

通过发展大棚蔬菜,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同时还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让很多建档立卡户在家门口就业,大大降低了返贫风险。如今,金泉村群众的餐桌上不但有菜了,种类也丰富起来了。

一年多来,我跑遍了金泉村的每个角落,“脱贫攻坚、产业先行”,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今已成为金泉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供稿闫博编辑张莉)

北京市教委:学校可按规定开空调 不建议返校就考试 大商所:已处置铁矿石异常交易13起,将加大排查力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