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来蓉开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调研

日期:06-06
科技创新中心

原标题:省人大常委会来蓉开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调研

昨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华率队来蓉开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调研。

当天,调研组一行前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地,就能源研发、军民融合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省科技厅、成都市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汇报具体工作举措,与会代表和专家发表各自体会和意见建议。

调研组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战略部署上来,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切实担负起国家赋予的发展使命,高质量谋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高质量谋划推动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要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科技法治建设,为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人大力量。成都市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主动查漏补缺,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焦伟侠参加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仰协、副市长刘旭光陪同调研。(记者张家华)

相关新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建设?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强能力抓创新聚人才

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充分发挥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里程碑意义。

成渝两地该如何共同争取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如何共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如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面向全国的科技创新品牌?6月5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献计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李飙:

在川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要联合发展

“我们四川不仅是农业大省,还是装备大省、科技大省。”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认为,未来的高技术领域一定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领域,不可能单打独斗。在川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需要加强联合,不断完善壮大产业链,进而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重视科技的推动力量。李飙认为,应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科技推动产业革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对于技术科研类企业而言,尤其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而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李飙建议,政府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生态,鼓励民营企业创新,推动动能转换和效率提高。

“还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李飙认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重视人才建设,通过人才促使企业的创新精神得到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要坚定不移走产业强企、质量立企、品牌兴企的道路,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机制活力,培育更多新增长点,努力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省人大代表陈文:

搭建院企合作创新平台明确工作协同推进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成都拥有得天独厚、首屈一指的条件。”省人大代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文认为,成都一定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重点推进成渝科学技术发展。

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在蓉央企研究设计院所的牵引带动作用?如何搭建院企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带动本地产业链集聚发展?

陈文认为,地方政府要重点抓好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或创新中心的配套支持条件和政策,搭建院企合作创新平台,制定与各研发方向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协同推进方案,列出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和产品目录,科学部署研发中心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重大事项。另一方面,要抓好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把四川军工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

“同时,还应该完善重大创新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为创新中心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陈文说,可以给予建设单位条件保障和政策支持,为科研院所和企业引进人才提供基础性保障。“比如在高端人才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支持。”

省人大代表李占文:

抢抓机遇吸引海外人才来蓉发展

从事航天领域20多年,省人大代表、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四川航天工业集团副董事长李占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满信心。

李占文介绍,在航空与燃气产业方面,四川拥有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电科航电子公司、中航成都发动机公司等众多实验设施和专业研发中心,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从运营、维修到人才培训,从核心构造件到整机总装,具备航空与燃机全产业链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可以说,四川航天业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李占文表示,作为一家在川央企,当前,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正在由过去单一的生产制造模式向生产制造和研发并重转型。

“现在关键还是人才。”李占文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拉力在增大。“成都一定要抓住机遇,把引进国际人才作为一项专项工程。”李占文表示,不同的海外人才有不同的诉求,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引才和管理举措。“譬如应简化办事流程,提供体检、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站式办理服务,以优质的待遇吸引他们回国效力。”(记者张家华)

我省确定5县(市)715户试点建设宜居型农村住房 盐山:扶贫“三捆绑” 重担携手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