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皆绿意 ——浙江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纪实

日期:06-06
红树林

原标题:潮起潮落皆绿意——浙江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纪实

来源: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5月的阳光还带着一丝丝温柔,如同吹面不寒的海风,有着咸湿而沁人心脾的气息。这个季节,白鹭在温州乐清湾西门岛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上空盘旋,格外欢快。

西门岛是浙江最早的红树林人工引种点,从1957年至今,走过半个多世纪,如今迎来了它的“知天命”之年,岛上累计种植红树林面积已达2000亩,目前保存面积500亩,以秋茄为优势物种。

红树林被称为“海上卫士”,在保护海洋生态、净化海水、防风减灾、防止赤潮发生、维持沿海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是我国红树林栽植的北界,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引种造林活动,在全球红树林递减的大趋势下,浙江红树林面积却在逐年递增,如今累计红树林种植面积约2万多亩,目前保存面积约5000多亩。

潮起潮落皆绿意 ——浙江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纪实

浙江省龙湾海洋特别保护区红树林龙湾树排沙岛红树林

不断拓展的“最北界”

红树林几乎算得上是植物界性格最刚强的角色之一。它们扎根于陆地与海洋之间,如同一张巨型的“网”,将风暴浪潮的破坏力巧妙消解,远远望去似是一座“海上绿色长城”。

1957年,西门岛渔民先后从福建省引种红树林122株,是当时全国最北端的一片红树林。经过二三十年后自然繁殖至第二代、第三代,数量达数千株,面积曾扩大到150亩。从2001年开始,西门岛不断进行大面积人工补种红树林。

2005年,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正式获批,红树林再次跃入人们视野。岛屿最北端的南岙山村收回了200亩养殖用滩涂,再种红树林。

西门岛对红树林的追求,从民间行为升级为政府行为。每年5月至6月份,当地部门会组织人员在滩涂上大面积种植红树林。除此之外,当地部门还会组织人员每天巡护红树林,并记录巡护情况,及时反映红树林的病虫害等问题,防止红树林被破坏。当地村民还会积极参与红树林栽种区垃圾清理、枯枝修剪、互花米草清除等行动。

红树林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除了不断增加的种植面积,种植的边界也在不断地“向北”拓展。2016年,玉环市顺利获批建立国家级海洋公园,总面积为306.69平方公里。2017年,玉环海山乡茅埏岛红树林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自2006年开始种植,到2017年成功地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800多亩,最早一批种植的红树林已经长到2米高,玉环一度超越乐清湾西门岛的种植纬度,成为我国纬度最北端、种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景观区。

红树林的移植,最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耐低温问题。2018年5月,在舟山鲁家峙大桥西侧一片2万平方米的滩涂上,一棵棵30厘米高的小树整齐地排列着,织成了海岸线上的一片绿意。

这意味着,舟山鲁家峙岛这个比西门岛和茅埏岛纬度都要更北的区域,成功超越我国红树林人工引种的最北界,成为新的“最北端”。春发万物,当湿润的海风拂过,这里红树林的幼苗已经茁壮地长成了一棵棵小树,为海岸线筑起了一道景色宜人的绿色堤坝。

潮起潮落皆绿意 ——浙江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纪实

苍南沿浦湾红树林基地

保卫海岸修复海洋生态

红树林不红,相反,它是一片绿油油的存在,是称职的“海岸卫士”。

温州龙湾树排沙岛红树林位于瓯江入海口,命运几经波折,滩涂遭受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侵袭,生态环境破坏,对岸堤安全造成较大隐患,引种红树林以后,树排沙岛的生态状况大为改观,红树林以其特殊习性,首当其冲成了名副其实的“海岸卫士”。

2019年,龙湾树排沙岛获批为浙江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目前该区域红树林面积为1000多亩,据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陈秋夏研究员介绍,主栽的树种为秋茄,树高为在0.4m到1m之间,覆盖度达70%以上,有少量的桐花树、海漆、无瓣海桑等,并收集国内秋茄种质34份,合计50多亩,为我国唯一的秋茄种质资源库。同时,该区域生长了盐地碱蓬、海三棱藨草,恢复了区域地带性原生湿地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滩涂的植物多样性。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实验,科研团队发现秋茄是诸多红树植物中耐寒性最强的品种之一,经过适当的抗寒驯化,能够度过温州甚至偶有小雪的冬天。

红树林对水中的氮磷、有机物质和有毒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这块沙洲的土壤曾经长期遭到附近工业废水的侵蚀,刚好为红树林提供了用武之地。如今,我们看到湿漉漉的滩涂上,有几只白鹭在碧绿的红树林树丛上方掠过,景色甚是宜人。

树排沙岛上的红树林露出泥土的部分约能到人的腰际,这意味着其深埋土下的根系也有同样的长度。这种神奇的树根可以在含盐量很高的海水中吸取水分,又能冒出地表呼吸空气。纵横交错的树根保护了滩涂,净化了水质,为浅海鱼群和软体动物营造了觅食和繁衍的宝地。

据介绍,浙江海洋大学在对这片红树林进行生物多样化调查中发现,河鳗、河蟹、江鲫等瓯江洄游动物都重新出现了。

此外,红树林在抵抗风浪袭击方面有着其他植物和设施不能代替的作用,它们柔中带刚,能神奇地将海洋风暴带来的破坏力化解于无形。当红树林覆盖度和林带宽度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使10级大风刮起的巨浪即刻化为平波。在印度半岛和我国广西等地,都发生过这样的“奇迹”:肆虐的台风和海潮毁灭了成片的海堤和楼房,而有着茂密红树林庇护的村落却几乎毫发无损。

潮起潮落皆绿意 ——浙江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纪实

乐清湾红树林

让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在树排沙栖息的鸟类还不算多,据说春季时过往的候鸟大片大片来到树排沙,场面非常壮观。

自2015年12月起,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鸟类专家便对树排沙及邻近区域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近半年的调查过程中,共记录到鸟类7目11科31属63种。在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调查期间,记录到9目13科70种鸟类,以鸻行目鸟类为最多,占到瓯江口湿地同期记录到鸟类的50%以上。列入各类保护动物名录鸟类53种,占记录鸟种总数84.1%,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种;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鸟类保护名录中的濒危鸟类3种,近危鸟类8种,易危鸟类1种等。

从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调查期间,记录到鸟类11目23科80种,约9449只。共记录列入各类保护动物名录鸟类65种,占记录到鸟种总数的81.3%。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IUCN鸟类保护名录中的濒危鸟类共31种,占鸟种总数的38.8%。

据了解,瓯江口的树排沙湿地、即龙湾海洋公园所在地,原先并非湿地鸟类栖息地,由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底栖动物增多,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才吸引了过往的候鸟。近年来,秋茄、桐花树、海漆、无瓣海杉及一些其他红树植物长势喜人,而且滩涂上自然恢复生长了如盐地碱蓬、海三棱藨草、芦苇、糙叶薹草等等原生湿地植物,极大丰富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在此前大型底栖动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共采集和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8种,隶属于5纲12目26科33属,鱼、虾、蟹、贝类等底栖生物数量明显增加。

近几年,浙江开始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和海岸线整治修复,作为“湿地之肾”的红树林在海洋生态环境净化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浙江,不少湿地公园因为红树林的存在,被定位为“海上森林、候鸟天堂”,比如温州苍南县龙港镇新美洲滩涂上的红树林基地,已于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湿地公园,是各种海洋生物和鸟类栖息的天堂。

“潮起潮落皆绿意”是人们对红树林最深刻的印象。涨潮时,大片绿油油的红树林被海水吞没,它们是鱼、虾、蟹等底栖动物自由生长的庇护之所,每当海水退去,大片的红树林再次显山露水,它们又成了各种鸟类觅食的天堂。进退之间,尽显从容。

5月的海风微微咸湿,看滩涂上秋茄与海桑翠绿的枝叶在潮水间一沉一浮,这是它们已经逐渐适应海洋的节律,伴随这样的节拍,它们的枝叶向着天空伸展,根系则扎往泥沼更深处,牢牢地固定在了东海这片广袤的滩涂上。

潮起潮落皆绿意 ——浙江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纪实

玉环茅埏岛红树林

图片来源: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乐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长江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今年首次启动 279万元!丽水首例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落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