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大穿山甲保护力度严惩非法猎杀和经营利用——国家林草局解读穿山甲保护级别调升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题:加大穿山甲保护力度严惩非法猎杀和经营利用——国家林草局解读穿山甲保护级别调升
新华社记者胡璐
我国日前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这标志着穿山甲将受到更严格的保护,对破坏穿山甲资源违法犯罪的惩治将更为严厉。
为何要调升穿山甲保护级别?调升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我国将如何进一步强化穿山甲保护拯救工作?新华社记者5日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负责人。
穿山甲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亟需提升保护级别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负责人介绍说,穿山甲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态功能较为重要的物种之一。198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该物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至今已达30余年,其种群及栖息地状况和保护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华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陆地区长江以南17个省区市,有专家认为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在我国局部区域也曾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全国穿山甲资源量为85万至90万只。但近年来研究显示,由于过去过度猎捕利用和栖息地破坏,当前仅有中华穿山甲明确在我国自然分布,其分布范围不断缩小,已缩减至11个省份;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估计在6万只左右。
为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2007年我国停止从野外猎捕穿山甲活动,并核查库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标准化封装和定点保管,统一实行专用标识制度,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及用途。从2018年8月起全面停止商业性进口穿山甲及其制品,并通过开展专项行动等措施,加大对破坏穿山甲等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但由于该物种栖息地不断受到干扰破坏,对滥食穿山甲惩处力度不够等原因,穿山甲资源急剧下降趋势未能彻底扭转。
这位负责人说,此前,中华穿山甲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已与目前的保护形势极不相符,无论从行政处罚措施,还是刑事责任认定标准上,均难以有效遏止乱捕、乱猎、滥食穿山甲等违法活动,迫切需要提升其保护级别,有力打击破坏穿山甲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穿山甲保护级别调升有关工作,为确保升级工作的科学性,于2019年启动了穿山甲级别调整专题研究程序。
调升保护级别有利于强化物种拯救性保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严惩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位负责人说,此次调升穿山甲保护级别,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表明了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立场。
“对于强化物种拯救性保护,促进种群恢复与增长,也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表示,调升保护级别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穿山甲保护的重视程度,集中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穿山甲保护。同时将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在打击乱捕、乱猎、滥食穿山甲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将更加有力,提高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此外,还有助于加大对穿山甲野外种群和栖息地调查监测、人工繁育及野化放归等研究力度,促进其野外种群的稳定和逐步恢复。
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穿山甲保护拯救工作
这位负责人表示,调升穿山甲保护级别,也是在提醒我们,穿山甲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物种面临的威胁依然较大,种群健康还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需要给予更多的保护和投入。为此,将采取以下措施努力扭转穿山甲种群及栖息地状况持续恶化趋势,促进穿山甲种群恢复增长。
一是研究制定中华穿山甲野外调查技术标准,继续加快穿山甲野外种群和栖息地调查监测,为开展全面系统研究、划定保护区域、开展专项保护行动奠定科学基础。
二是划定穿山甲野外重要栖息地,组织力量加强野外巡护,严防偷猎盗猎等违法行为发生,不断改善和恢复其生存环境。
三是筹建穿山甲保护专业研究机构,组建专业技术团队,针对中华穿山甲繁殖规律不清,短期依靠人工繁育恢复种群困难问题,加强穿山甲人工繁育及野化放归科技攻关,努力增加穿山甲种群数量。
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和国务院严惩非法捕杀、交易、滥食野生动物行为的要求,严厉打击非法交易、走私、滥食穿山甲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