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源头”到“出口”全闭环 推进建筑垃圾“阳光”管理

日期:06-05

原标题:金华市“源头”到“出口”全闭环推进建筑垃圾“阳光”管理

来源: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金华市列入全国首批35个建筑垃圾管理试点城市两年多来,大力探索建筑垃圾“源头”到“出口”全方位、全过程监管的“金华模式”,在市区二环内基本实现“总量控制合理调配、密闭运输公司化运作、资源化利用分类处置”目标,年均产生的450余万吨建筑垃圾有了好去处。目前,金华市建筑垃圾试点已通过国家住建部中期验收,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

关口前移,前端管控,解决“源头”问题。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准入等为抓手,实现对辖区项目等信息的全面掌握,并通过事前勘察告知注意事项,做好事前管控和服务。一是审批前置。出台《金华市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关于市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改装的通告》《金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企业管理实施办法》等系列规范化文件,利用建筑施工、管线、道路开挖前期报批等环节,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理核准手续,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条件前置。明确要求各责任单位在工地施工前,完成项目主干道硬化、围挡设置、沉淀池和冲洗平台建设,保证净车出场。工地现场,安装喷淋系统、降尘雾炮、塔吊喷淋和外脚手架立面喷淋,施工过程中安排洒水车进行常态化洒水降尘。未执行到位的一律取消该项目申报标准化工地、优质工程等资格,取消项目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评优评先资格,并列入不良行为名单。三是执法前置。对辖区内从事建筑垃圾清运的运输企业和工地项目负责人进行事前约谈,对运输资质、路线审批、工地出入口建设、运输途中注意事项、超重超限问题、消纳场所规范等内容,向运输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明确要求,促使管理对象自觉规范运输和处置建筑垃圾,做到严格管理、文明清运。

严格封堵,事中监管,解决“运输”问题。采用行业自律、智慧监管、联动执法等方法,实现对辖区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运输车辆和处置场地的即时信息掌控和监督,有效进行事中监管。一是成立专业协会统一监管。把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和车辆作为建筑垃圾监管的“牛鼻子”,在实行建筑垃圾密闭式运输、公司化运作的基础上,成立金华市建筑垃圾运输行业协会,将12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18家砖瓦企业纳入协会,规范企业的准入、退出和日常管理。二是依托平台实现智慧监管。建立金华市建筑垃圾智能化信息监管中心,通过车载GPS定位系统对680余辆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整合运输车辆车牌号码、行驶轨迹等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同时,在所有的在建工地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对工地出入口和车辆保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违规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和取证,实现智能化信息全程监管。三是联合部门开展联动监管。成立建筑垃圾联合执法办公室,构建部门协作、市区联动、信息共享、全力治理工作机制,协同交警、运管、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百日攻坚”、“扬尘治理”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对非密闭运输车辆、超载超限、乱倒建筑垃圾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联合执法开展至今,年均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工地300余处,累计查处违规车辆1800余辆。

科学疏导,分类利用,解决“出口”问题。对不同类型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形成就近回填、集中消纳、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一条龙式的回收利用体系,基本达到消纳平衡。一是合理调拨,进行回填处理。针对各类工程开挖、拆除产生的工程渣土,通过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统一调拨,进行初级分类处置,联系有回填挖沙坑、矿坑、宕口等需求的相关部门单位,用于回填、修复生态,或用于城市建设的堆土造景,美化环境。二是政企合营,加强再生利用。各种工程页岩、渣土调拨至全市24家砖瓦厂、21家砂厂制砖、制沙,或送至环保建材企业生产再生建材。以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余万吨,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再生产水稳料、低标号再生混凝土、再生地砖墙砖等产品,再生利用率达85%以上,通过企业综合业务的内平衡,实现项目运营盈利。三是因地制宜,实行临时消纳。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增设建筑垃圾填埋场等消纳处置场所,对暂不能处理的建筑垃圾运送至临时消纳场进行中转堆放,满足建筑垃圾暂存需求。以该市婺城区栅川一处消纳场为例,占地12万平方米,可堆放中转工程渣土约55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建筑垃圾消纳难题。(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稿编辑朱宇心)

成都1例境外输入确诊详情公布,来自开罗至成都航班 CBA复赛改为赛会制 首钢男篮给季卡用户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