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记·6月5日 麦花香里话丰收

日期:06-05
粮食粮食安全新冠肺炎

原标题:中国日记·6月5日|麦花香里话丰收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日记·6月5日  麦花香里话丰收

这两天,山东、安徽、江苏等部分地区小麦成熟,进入全面收割阶段。田间地头,麦浪滚滚,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和丰收的景象。

从已经收获的几个小麦产区来看,今年小麦整体长势较好,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而前两天新出炉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基于模型模拟计算,也对我国今年粮食产量给出一个乐观预期数值: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达到6.7亿吨,高于2019年的6.6亿吨。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特殊年份,中国粮食还能实现丰收甚至增产,除了雨水充足等有利自然条件外,还有什么其他“秘方”?

“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袁龙江这样概括。他分析指出,疫情期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既抓疫情防控,又确保春耕生产的恢复,使得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几乎不大。此外,我们还延续了一贯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如粮食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确保种粮的积极性。当然,粮食丰收也离不开科技支撑。品种培育、粮食种植、病害防控等方面的科技加持,也为今年夏粮丰收和粮食安全做出了特殊贡献。以山东省泗水县的种粮大户朱玉安为例,在采用了小麦宽幅精量播种的新技术和机械化指导新技术后,他家今年小麦产量比往年增产20%。

其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我国近年来一直坚持的农业粮食发展战略。通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农业配套扶持政策,不断增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等举措,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16年丰收,特别是2015年以来,连续5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6.5亿吨以上的水平。

我们在为粮食丰收而高兴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玉米产业受到草地贪夜蛾的影响,可能面临减产风险。由此可见,我国粮食生产仍受制于重大病虫害和气象灾害。此外,人均耕地面积少、良田比例低,制约着粮食的供给和增长;农业研发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不过,这些问题我们也正在逐步解决。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和现代化水平,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将机械化和科技与农业种植完美结合,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此外,推动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吃饭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进入夏粮收获阶段,各地要统筹抓好粮食收割和收购,既让农民顺利售粮变现,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保护好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又确保颗粒归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姚明:望复赛顺利,钟南山院士给了我们宝贵的意见 微视频 《百年百秒哈工大》之环境学院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