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记·5月31日 “这几亩水田,撑死就收些稻米,您帮忙想想有啥法子增收”

日期:05-31

原标题:中国日记·5月31日|“这几亩水田,撑死就收些稻米,您帮忙想想有啥法子增收”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日记·5月31日  “这几亩水田,撑死就收些稻米,您帮忙想想有啥法子增收”

“哎呀,腰不行,干不了重活。”这是前些年贫困户熊永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田里好多事儿呢,活不等人,得抓紧干!”这是近两年熊永立逢人便说的口头禅。

两种话语,两个调,道出熊永立不同的状态,也折射出他前后不一样的心气儿。

今年54岁的熊永立是江西省永修县立新乡桥头村村民。作为村里的“插花贫困户”,他家情况确实很特殊。熊永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之前一直不敢从事重体力劳动,主要操弄着家里的几亩水稻;妻子是精神二级残疾,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且每年都需要住院治疗;儿子文化水平不高,靠着打点零工勉强养活自己,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4年,他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熊永立家靠着政府低保、水稻收入和儿子打零工所得脱了贫。

2018年初,眼瞅着儿子年龄越来越大,熊永立开始犯起了愁:虽说脱了贫,但家里收入渠道单一,也攒不下太多积蓄,更别说给儿子娶媳妇。万一再碰到点七灾八难的,还不立马打回原形。于是,他找到帮扶他的乡纪委书记刘石头,吐露了心声:“这几亩水田,撑死了也就是收些稻米,勉强维持一下收支。家里还有个儿子得成家立业,您帮忙想想还有啥法子能增收点不?”

了解了熊永立的来意,特别是看到他主动求变,刘石头心里有了底,马上一口应下来,并着手开始为熊永立“自我造血”四处取经。立新乡的稻虾套养全县有名,在跑了几个标准化养殖基地,请教了学农业的朋友后,刘石头心里有了谱。他找到熊永立,开门见山地说道:“要不你搞藕虾套养吧?5月龙虾上市,6月中旬采莲蓬,到了9月又可以挖藕卖,‘一田三收’!不只比你光种水稻强得多,比其他人的稻虾套养都划算!”

种了一辈子水稻的熊永立听后直摇头:“说到龙虾和藕,我只会吃,不会养啊。”

“不会可以学呀!”刘石头耐心地把养殖原理简单给熊永立讲了一下。听完后,熊永立也觉得靠谱、可行,于是答应下来。很快,刘石头为熊永立申请了3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又为他申报了2000元产业补助,并联系了技术人员对熊永立进行指导。决定好好干一番的熊永立在本村流转了10亩水田,搞起了藕虾套养。

但事情却并未如二人所愿顺利发展下去。

2018年4月初,熊永立望着空空荡荡的水面,傻了眼:莲子和虾苗都放下去一个月了,荷叶却始终没长出来。得知相关情况后,刘石头也一头雾水,只得请教养殖基地的技术人员。几句话一问,症结就搞清楚了。原来,熊永立没挖沟!他以为藕虾套养就是把龙虾直接丢到藕田里养。没想到龙虾繁殖得非常快,没多久就把莲子的根茎吃掉了。实际上,这种套养需要在田里挖至少30厘米的深沟,深沟里面养龙虾,深沟外面种莲子,进行适当隔离。

这个知识点,其实技术人员早就教给了熊永立,但他转头就给忘了。“老熊,种植也有门道,不能跟着感觉走,想当然……”刘石头虽然心里也气熊永立犯下这种低级错误,但怕他压力太大,也没敢多说,安慰他就当交学费了。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熊永立很快认真挖好了深沟,重新补种了莲子。经过这番风波,2018年他没赚到什么钱,好在也没有亏。到了2019年,熊永立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又系统学习了养殖知识,早早挖好深沟,并于3月放下了虾苗,播种了莲子。这一次,事情总算顺利了。5月卖龙虾和藕带,6月卖莲蓬,9月挖藕,2019年,熊永立靠着“一田三收”的养殖模式,增收了足足3万元。看到奔头后的熊永立干劲十足,不仅把腰给治好了,还大胆地又流转了22亩水田。

到了今年,熊永立的藕虾套养已经完全走上正轨。5月后,龙虾和藕带上市,好多批发商来到他家抢着收购。“东西还在田里,就已经被订购一空了!”这位庄稼汉话语里满是骄傲和自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邢婷婷文字张寒设计通讯员江西省永修县纪委监委陈川摄影陈芳)

四川:多措并举优化“案-件比” 从1.8降到1.3 浙江:推动军地协作公益诉讼深入开展 合力保护国防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