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轨道上的城市:成都反超宁汉,广深竞相“破圈”
“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我国人口仍在不断往中心城市、都市圈及城市群迁移。
今后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不久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作出如下论断。
日本东京都市圈有个著名的“二八定律”,即占总里程20%的轨道交通,承载了80%的交通需求。随着人口不断涌入,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成为城市缓解大城市病、改变发展格局的共同选择。
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提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上月公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再次明确,以轨道交通为重点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有序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日前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到2019底,已开通城市轨交40城运营总里程已达6736.2公里。
这也意味着,从2017年第一次突破5000公里大关,仅两年时间,全国城市轨交运营里程增幅超过三分之一,“生长速度”惊人。
图表来源:《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
明星城市
这之中,成都无疑是最亮眼的城市之一。
去年,成都运营里程新增105.9公里,居全国首位。至此,成都运营总里程也超过南京和武汉,从2018年底第六位直接升至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三座一线城市。
成都的脚步并未就此停下。
截至2019年底,全国56个城市在建线路总规模达到6902.5公里,同比增长8.3%。其中24个城市在建线路规模超过100公里,成都以468公里规模排在第一位。除成都外,在建规模超过400公里的,仅有广州一城。
数据来源:《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自2018年“52号文”统一划定财政资金不低于40%的“门槛”后,各城市相关建设投资,也成为反映城轨交通“生长速度”的另一直观信号。
《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共有9个城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超过200亿元。其中,成都完成超600亿元、杭州完成超500亿元,两市合计完成投资额接近全国1/5,达到19.3%左右。
剩下的7座城市——深圳、北京、武汉、广州、上海、青岛及南京,全年完成建设投资无一达到300亿元,都不及成都一半。
实际上,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重启暂停约一年的城轨建设规划审批,不仅提高申报城市经济指标门槛,对资金落实有了更严格要求,对风险防范机制也做出规定。
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获批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在此情况下,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不完全统计,包括地方政府批复的21个城市在内,去年共有65座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其中,除上月深圳获得相关调整批复,成都和武汉成为审批重启以来,唯二获得第四期建设规划“门票”的城市。
最新进展显示,即使“受疫情的影响,轨道交通建设进度受到了一定阻滞”,成都地铁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工程,日前已“三线开工”。至此,规划获批仅十个月左右,成都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共176.65公里,已全部实现开建。
根据官方公布数据,项目建成后,成都将形成总长超7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而目前,全国范围内运营里程超过700公里的,仅有排名前二的上海和北京。
拉伸骨架
在成都去年冲上运营里程全国第四之前,这个位置上坐的原本是南京。
此前已有不少观点指出,南京2014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反超深圳成为“第四城”,与当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落地不无关系。
这一年,南京“以‘拼命三郎’的速度为这座城市增加了三条地铁新线路”,运营线路总数由此达到5条,总里程达180.2公里,超过深圳跃居第四。当时,南京市主要领导曾公开谈道:“青奥会使南京地铁建设至少提前了5年。”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这已经日益成为众多城市的共识。同样是有大型体育赛事落地,杭州近几年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18年末,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调整,新增68.3公里。批复中官宣的“原因”正是:
杭州作为2022年亚运会举办城市,要提升其公共交通体系,对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重大赛事的服务保障能力。
就在上月23日,杭州地铁5号线和16号线同步开通。两条线路全长91.33公里,是杭州目前地铁线网中最长的运营线路。至此,杭州已开通5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达206公里。
根据规划,至2022年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总长达516公里的轨道交通,实现十城区全覆盖。
巧的是,“世界赛事名城”也是成都近年来叫得响的一张牌。未来几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运动会“三大赛事”,以及数十项重大国际赛事,都将在成都陆续举行。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结合接下来要举办的‘三大赛事’,成都将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城市功能形态形象提升,提高赛事承办能力和城市服务能级”。
(注*:除部分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主要为“52号文”发布、2018年批复重启后的获批城市;深圳、杭州规划调整后未公布最新远期线网规划数据,故采用调整前最近一次批复数据;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远期规划线路数缺失。)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作为新一线城市中的佼佼者,杭州、成都等城市人口吸引力强劲,通过轨道交通拉伸城市骨架,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和规模,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这也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城叔谈到,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成都和重庆等中心城市,应提升人口聚集程度,以发挥集聚经济优势,对西部地区发展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以此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融合“动脉”
从全国来看,轨道交通已成为服务都市圈、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大动脉”,珠三角尤为引人注目。
2019年末,广东常住人口达1152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不仅总量是名副其实的人口第一大省,增量同样位居全国首位。
其中,深圳、广州分别增长41.22万人、40.15万人,位居全国二、三位,仅次于杭州。截至2019年末,深圳常住人口为1343.88万人,广州则为1530.59万人。
与不断膨胀的人口规模相比,广深两市轨道交通规模并不匹配。
广州城轨交通客运总量与北京、上海相当,运营里程却只与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接近;深圳客运总量也高于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运营里程却明显落后。
《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线网平均客运强度超过1万人次/公里日的城市,共有8个。其中,广州和深圳分别以1.74万人次/公里日和1.66万人次/公里日,包揽前两位。剩下的6座城市,分别为西安、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长沙。
为跟上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2019年,广州在建线路达到全国第二,仅次于“开挂”的成都;深圳近期则在此前第四期建设规划基础上,再次获得调整批复,多条线路新增规划里程。
数据来源:《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在都市圈背景下,2019年以来,深圳和广州先后整合铁路投资资源,由城市地铁公司领衔加快地铁、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营。
对此,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曾指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由地铁公司来统筹,采用公交化运营,可以降低跨城通勤成本,加速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有利于构建大都市圈。
此前,按照《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深圳将与周边城市共同推进城际铁路建设,促进都市圈融合发展,同时适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
而据广州日报最新报道,广州、佛山两地相继启动地铁28号线控制性规划招标工作。根据广州市新一轮线网规划修编成果,地铁28号线为一条东西向市域高速轨道,规划承担佛山、广州、东莞等市快速联系。此外,28号线支线还将向惠州延伸。
数据显示,到去年底,长三角11城已开通运营线路54条,总长度1920公里,占全国29%;京津冀3城开通运营线路33条,总长度1049公里,占比16%;珠三角5城开通运营线路27条,总长度892公里,占比13%。
由此来看,珠三角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记者|黄名扬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