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逐一剖析回应被误解的中国口罩“质量问题”

日期:05-27
疫情新冠肺炎

原标题:权威人士逐一剖析回应被误解的中国口罩“质量问题”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倪浩]荷兰、西班牙、芬兰。。。。。。中国口罩飘洋过海,驰援各国抗击疫情却因“质量问题”而误解频生。所幸,误解消弭后没有挥之不散,在很多国家,这些对中国的误解表现为“一过性”。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孟冬平25日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介绍说,中国医疗物资出口几近遍及全球各地,产生误解的国家仅为少数,见诸报端的不过七八。

但即便如此,几起合同纠纷却造成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口罩极大的误解。作为奋战在一线、沟通国内外的专业商会负责人,孟冬平说,拂去误解和喧嚣的炒作,每一个口罩的背后都是中国温度的输出,凝聚着中国责任和人文情怀。

外媒放大“质量问题”:误解来时气势汹汹,误解去时悄无声息

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孟冬平说,“每次外媒报道所谓质量问题后,我们都高度关注,并持续追踪。但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基本上是由误解而生,并非真正的质量问题。比如民用、医用口罩混淆使用现象一直存在,或者不了解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试剂的区别和制约条件与要求,而导致出现了病毒检测结果的偏差,国际舆论由此而泛起。”

3月底,中国口罩最先在荷兰被指达不到医用标准,而后经中国商务部调查了解,原因是出口时已被明确标注为民用的口罩,运抵荷兰境内却被错送至医院当作医用口罩。孟冬平告诉《环球时报》,中国口罩离岸后,仍须经进口、分发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用户手中,信息在环环相扣的传递中偏差越来越大。最后问题却被归咎于远在万里外的中国身上,境外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放大舆情的作用。

中国试剂盒在国外有着同样被误解的经历。如中国万孚和丽珠两家企业出口的检测试剂被指在西班牙、印度检测准确率非常低。而经追踪调查,原因是对方错将抗体试剂当作核酸试剂,或者因采集方式不当、采集条件或样本储存未达要求而造成恐慌。同期,这两家中国企业出口至他国的产品,却并未发现类似疑问。作为医疗产品,新冠检测试剂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均有严格要求,必须由专业人员按照产品说明规范操作,否则将导致检测准确率偏低或出现偏差。

孟冬平说,已有相当数量的中国试剂盒出口到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在规范的操作中都取得预期效果,评价是积极的。在一些国家出现所谓的“质量问题”,更多是因为其他因素。“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国家措手不及,疫情暴发时,各国的应对和管理能力遭遇极限考验,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慌乱局面,包括对口罩的技术标准要求不甚了解,对病毒检测试剂的使用条件专业认知不足,稍有问题就很容易把不满情绪宣泄到出口企业身上。”

“17年前,中国经历过SARS,此后政府监管部门对医疗防疫产品的技术标准都实行高要求,标准之高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大量中国防疫物资在武汉经历过严苛的检验,迄今尚未发现一例产品因为不合规导致的风险。这即是中国质量的明证。”孟冬平说。

而据了解,印度方面后来重新评估了供应商的能力资质,又将中国万孚和丽珠两家企业列入其合格检测试剂推荐采购名单。“其实,这两家企业的试剂产品长期稳定出口,国际信誉良好,事后,商会持续与企业沟通,我鼓励他们积极与印方沟通,帮助对方找到原因,消除误解,”孟冬平说。误解来时气势汹汹,误解去时却没有声音。但无论如何,最终印方用行动证明了他们对中国企业信心的恢复,对中国产防疫物资质量的认可。

透明监管化解“围攻”:出口“白名单”公布翌日访问量即达峰值

在中国医疗防疫物资大量出口海外之时,始料未及的遭遇了国际舆论的“围攻”。中国政府保持克制与理性,商务部联合其他部委一个月内连发两则公告,进一步加强医疗防疫物资的质量监管,规范出口行为。尤其是4月26日生效的12号公告,要求非医用口罩进出口双方签署共同声明,确认双方接受产品质量标准,进口方承诺所购非医用口罩不用于医用用途,以避免因其对产品标准不熟悉、概念混淆、操作不规范导致不良后果。

孟冬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两则公告透射出的政府治理理念和监管思路非常清晰,就是要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规范企业出口行为。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中国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绝不姑息任何违法违规行为。

医疗防疫物资属监管类产品,各国制定的产品规格和检测标准不尽相同,在相对独立而纷杂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中国政府以科学和包容的态度尊重市场法则,尽最大努力采取措施,进一步引导国外企业采购合乎其标准的医疗物资。4月25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受商务部委托,在网上公布了出口企业“白名单”(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生产企业清单),且对名单进行时时更新,以廓清纷至沓来的防疫物资出口通路。名单公布后即成为国外采购中国防疫物资的权威指引,网站访问量突然暴增,公布第二天访问量达到峰值,一日之内该问量飙升至250万次。

孟冬平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国内外市场动态,她发现,中国在公布这些质量监管措施之后,防疫物资的出口数量应声而涨,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严格监管政策的积极评价。

中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已超出国际贸易惯例对出口方约定的责任范围,孟冬平解释说,疫情猝不及防,很多国家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能力应对都经历着极限考验。中国在疫情初期亦是如此,风险未知,病毒未知,如何防控也不清晰,是在艰难的探索中不断前行并积累了经验。“因此,我们一直在提醒中国企业,一定要明了出口产品的规格标准,及时告知采购方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让中国充满人文关怀的防疫物资真正发挥作用,起到防护效果,而不是在误解中变得面目全非。”

孟冬平认为,中国疫情率先进入下半场,而国外疫情仍在蔓延。虽然中国时时遭遇误解,但是中国并未因此退却,更没有限制出口,而是在疫情危难时期承担义务,承担责任,从政府到社会克服了各种困难挑战,尽己所能服务全球抗击疫情。

出口物资已达上千亿元:中国没有限制出口,并将一如既往提供支持

当一些国家颁布禁令,中断医疗物资出口之时,中国的医疗物资却在持续不断输往世界各地,来自中国的温度传递到地球每一个角落。

商务部部长钟山5月25日在两会“部长通道”上申明,“中国没有对防疫物资出口进行限制,我们是开放的。”钟山表示,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已向19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为全球应对疫情作出重要贡献,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5月2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也披露了一组数据,迄今,中国政府、地方和各界人士仅口罩一项就向美国出口了120多亿只以上,相当于为每一个美国人提供了将近40只口罩。

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展现了中国防疫物资输出的全景图。自3月1日至5月16日,中国共验放出口防疫物资价值1344亿元人民币。其中,口罩509亿只,防护服2.16亿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1.62亿人份,呼吸机7.27万台,红外测温仪2643万件。数据显示,中国防疫物资主要出口目的地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

两个多月以来,各国纷纷来华运输医疗物资,成为全球联手抗疫的一大奇观。中国在基本满足自己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正倾尽所能支援各国。孟冬平告诉《环球时报》,“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医疗物资也不能用‘充裕’来形容,中国仍然面临着复工复产复学的巨大压力。但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在保障国内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尽最大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疫情期间曾经慷慨出手相助我们的友好国家。”

她还告诉记者,作为医药健康领域的专业商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产业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发展。疫情暴发后,她和同事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国外求援信息。“电话那端语速飞快,充满渴望与迫切。迎面而来的焦虑,让我们感觉到强烈的对生命的渴望。你很难用语言去表达那种心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加紧工作,加紧寻找货源、组织出口,快点把我们的产品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几个月来,孟冬平与同事埋首于防疫物资的政策协调和行业服务中,全力配合国家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等部门开展工作。采访中她还向《环球时报》透露说,疫情以来,整个商务系统压力骤增,商务部从部长到工作人员,从制定政策规范引导到海外物资的对接采购组织落实,事无巨细,熬夜加班已成常态。“参与其中的日日夜夜,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输送的口罩防疫物资是饱含温度的,里边凝聚着太多人的付出与真情,真的希望采购外方能理解我们,理解中国。”

5月25日的两会“部长通道”上,商务部部长钟山公开表态:下一步,只要相关国家需要防疫物资,中国还会一如既往地提供支持,共同抗击疫情。

《龙纹身的女孩》将拍剧版,采用新设定、新角色、新故事 清华校长点了他们的名,说他们是中国的希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