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院院长白重恩: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参加公共服务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那就把未就业的学生组织起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公共服务,再由国家支付一定的补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这不仅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是否需要成为常态,白重恩认为,从培养品格和塑造价值观的角度,应该持续这样做,但规模可以视情况动态调整。另外,白重恩希望,这些学生服务一定期限后寻找长期就业或争取深造机会时,国家要有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获得国企招聘、研究生录取、公务员招考的优先权。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认为全球产业链会因此重构,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从长远趋势来看,还是希望其他国家的疫情能够尽快抑制住。”
在白重恩看来,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恢复期,需要更加精准地为受困企业纾困。“为了能做到精准施策,需要有效地利用政府各部门和企业所拥有的数据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纾困措施。”
白重恩说,这需要指定一个部门来推动政务数据的有效使用,包括推动政府部门间打通信息孤岛分享数据、对数据按照可开放使用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类、对数据进行处理来扩大其可开放的范围和程度,让更多的研究者可以使用更多的数据,为国家制定和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措施。
谈提案
北青报:您今年上会带来了哪些建议?
白重恩:我今年的两会提案,一是叫做用好大数据,精准施策,高效保护市场主体,为“六保”里提到的“保市场主体”提出建议。二是建议设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由国家出面组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尚未落实就业的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公共服务,国家支付一定补贴。
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总体失业率是6%,但是16-24岁年龄段的失业率却高达13.8%。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正好属于这个年龄组。
因为疫情的原因,有一些公共服务迫切需要有学历的人去做。比如今年中小学整个春季学期都是线上教学,这和面对面教学相比效果还是差距,特别是线上教学对农村学生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加不利,我同事和他的合作者的研究显示,与去年同期和今年1月份相比,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高三学生3月份的模拟考的情况并不太好,这很可能是疫情影响的结果。
我认为一个补救措施是把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就业比较困难的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在接受一定培训后去给这些孩子补习。现有的老师要正常授课,让他们进行补习是额外工作,精力不一定能跟得上,为他们提供支持应该会有帮助。希望这样的补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线上教学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此外,目前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如果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经过一定时间培训,就可以让他们去帮助人手不够的地方把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好。
北青报:您刚提到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是短期需求,那么未来是否可以考虑将其设为常态化?
白重恩:从培养品格、塑造价值观和让学生了解社会的角度,我觉得应该持续这样做,但规模可以视情况动态调整。明年的就业市场肯定要比今年好很多,让今年参加志愿服务队的学生推迟进入就业市场,对于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有帮助。明年参加的人可以少一些,但如果一年后就取消这个安排,对明年就业市场的冲击可能比较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建议在这些学生服务一定期限后寻找长期就业或争取深造机会时,要给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国企招聘、研究生录取、公务员招考等能不能优先?这些都会使他们有更强的动力参与活动,而不是待在家中。
北青报:您刚提到了要由国家来发补助,那么这个补助的金额大体是多少?
白重恩:政府以生活补贴的形式来发放,具体金额要看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原则上不能让这些大学毕业生再去依赖父母,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北青报:您还有个提案是用好大数据,您能详细讲一下吗?
白重恩:用好大数据是为了让我们保市场主体的政策更加精准。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找到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企业,给予力度相对较大的帮助。如果纾困力度是无差异的,要达到纾困效果,对财政的损耗会比较大。通常情况下,给面临更大困难的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帮助并不一定有好效果,因为企业面临困难的原因可能是经营不善,或者企业没有发展前景,给这样的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帮助是浪费资源,还会打击经营良好企业的积极性,也可能造成产能过剩。
现在企业面临的困难并非经营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如果这些企业未来很有前景,那就应该去救,让它能够存活下去,等经济好转后,这些企业就可以正常生产,支持中国经济发展。
比如有些国际旅游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很好,但现在没有任何业务,公司还要支付员工工资、房租等各种成本,没有收入,只有支出,情况非常不好。虽然最大的成本是人工,但从保就业的角度来讲,员工也不应该解聘,而且员工走后再重新招聘具有同样能力的人也不容易。这样的企业我们是应该去保的。
如果知道这家企业的人工成本,那就可以精准测算出给予多大的支持。如果整个行业都受到影响,那扶持力度在行业内的企业间应该保持一致。
北青报:您觉得这个影响会持续下去吗?
白重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怎么做。如果不去救助这些企业,导致企业破产,那就会是持续的影响。如果这些企业垮了,那它们资金的提供者会受到较大损失,如果资金提供者的损失很大,那未来发放贷款的能力就会受到约束,相应的给实体经济输血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疫情对经济另外的一些影响会持续,比如疫情带来的反全球化思潮的负面影响,以及产业链重新调整等。其实要看疫情长期影响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稳定住企业。
北青报:旅游、餐饮、进出口贸易等行业是受这次疫情的影响非常大,拿旅游来说,目前虽然国内游略有复苏,但国际游却遥遥无期,您认为补贴的规模需要多大?
白重恩:可能会比较大,但值得花。虽然老企业被淘汰,会有新企业来替代,但不少企业有无形资产,一旦破产,无形资产就浪费了。比如做国际旅游的公司,他们不仅要和海外旅游公司有关系、可能还需要酒店、租车等各种关系,企业破产了,关系也就失去了。新企业想要重新建立关系,会比较困难。
当然不能只依靠政府资金,企业自身也要想办法自救。现在没业务,能不能把员工借给有需要的企业用一段时间。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存活下去,另一方面还要给企业压力和激励,让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资源。
谈疫情影响
北青报: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经济会不会就此衰退?
白重恩:这要看如何定义衰退,如果按照美国的定义,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才是衰退,但我觉得中国第二季度可能就能走出负增长,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可能性不是太大。
如果第二季度看环比,肯定是正增长,甚至有可能同比增长率也会负转正,能正多少,现在不好确定,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有较大的可能都会是正增长。过去中国都是比较高速的增长,即使现在慢下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5%的增长是可能实现的,但在今年比较特殊,要实现这个增长速度基本是不可能的,我估算今年全年增长2-3%左右。
之所以说高速的增长可能性不大,是因为第一季度负增长比较多,后面几个季度要很高的增速才能实现全年5%的增长。为了达到这样的增速,需要很大力度的刺激,后遗症会比较大。
北青报:有人认为,放开房地产市场的限购对拉动GDP有好处,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白重恩:房住不炒的方向不会改变,如果放任房地产去涨价,那未来的风险会比较大。
北青报:您刚提到了风险可能会比较大,这个风险主要是哪方面的呢?
白重恩:因为房价涨得太高,无法维持,未来会掉下来,掉的时候可能会控制不住,一下子掉很多,这对高价时买房的居民来说非常不利,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如果房价大幅度下降,开发商的借贷就很难还,这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会非常大,强调房住不炒,就是意识到了这样的风险。
房地产市场一旦涨起来,想要停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会有一段时间的惯性。你说我希望它涨5%,这怎么控制?当你希望它涨5%的时候,可能它就会涨15%。
北青报:虽然现在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住,但现在又提常态化防疫,您认为国民经济面临的挑战还有哪些?
白重恩:现在的一个大挑战是外部情况很糟,影响了出口需求。另外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习惯也是一个问题。
北青报:现在是不是通胀压力比较大?
白重恩:其实没有。有些价格上涨并不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比如猪肉价格上涨,就有包括猪瘟、环保等多方面因素,疫情期间确实运输不畅,这会造成物价上涨。但现在至少看不到物价持续上涨的迹象。通货膨胀率主要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其他东西并没有涨得很厉害,生产价格指数其实还在下降。只要把供应搞好,目前没有严重通胀的压力。
谈经济措施
北青报:从经济措施的层面您有什么建议?
白重恩: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保企业特别重要。怎么保?首先要精准施策,我们有很多数据,如果能克服信息孤岛问题,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就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企业,在通过精准施策提高财政政策效率的同时,货币政策可以配合财政政策起作用。
北青报:是不是在疫情的负面影响中,其实也有一些机会存在?
白重恩:第一个机会是疫情期间,人们增加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线上工具,比如线上会议、线上办公、线上教学,甚至线上医疗等。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线上工具推动的可能不会那么快。拿线上教学来说,疫情之前发展比较慢,但因为疫情被迫使用后,克服了心理障碍和初期投入的成本,未来可能就会继续下去。这是疫情带来的正面影响,使人们习惯了一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所以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发展数字经济。
另外,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也能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去进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必须依赖创新,希望能为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就能更好地去提升产业,使未来的竞争力增强,那么面临的产业链重构风险也能得到一定控制。
北青报:财政赤字增加的问题争议一直很大,您怎么看?
白重恩:财政赤字争议比较大,是很多人认为没有办法高效率的执行财政政策。精准施策可以帮助财政政策高效率执行。当然,这需要强有力推动,比如把政策制定的更加科学化,把信息孤岛之间的障碍打通。
北青报:您刚提到了强有力的支持,那如何才能保证能够有效的执行下去?
白重恩:现在有一些政府部门的数据,都不能拿出来公开使用,因为规定要保密,怎么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愿意把数据拿出来做分析呢,我觉得需要一个有担当,有权力的协调部门,能把数据统筹起来,打通使用。我说的有担当,就是承担起责任,让更多的人能使用这些数据。
北青报: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呢?
白重恩:这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一方面是将数据列出清单,另一方面需要对数据分层级,制订不同层级数据的使用范围,这要有明确的界定。大部分数据可以提供给智库,给其他政府部门广泛使用,但牵涉到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可能比较敏感,这就是需要保护的。但不能因为一个数据库里,有一条信息牵涉隐私,整个数据库都不让用,这其实不太合理。
当然,数据使用者也需要分类,如果是政府部门的,又有比较好处理数据的安全环境,不会让数据泄露出去,那他就可以用最高层级的数据。不同的使用者可以使用不同层级的数据。涉及隐私数据可以做技术处理,然后把可以放开的数据开放给更多的人去分析,这样就能够帮助政府来设计精准的政策措施。
谈全球经济
北青报:您刚提到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甚至全球化进程都会产生影响,那么此次疫情会不会中断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白重恩:中断不会,但影响有。比如有些国家发现,疫情期间连生产口罩的企业都没有几家,于是就决定建立关于口罩的完整产业体系,但这样一来,国际贸易的空间就缩小了。如果所有国家都自给自足,贸易肯定就没有了。不过很快大家就会发现这样做的成本太大,全球化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好处,也能国家经济带来好处。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停,因为效率高。
北青报:这次疫情会不会使全球产业链重构?
白重恩:一定程度上会。但会持续多久不确定。最初经历疫情冲击后,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其中最大的反应就是我不依赖别人了,这样的话产业链肯定会收缩。因为所有东西都自己做,不从别的地方买了,每个国家都这样做的时候,全球产业链就不复存在了,就只有各个国家内部的产业链了。
从长期看,企业怎样安排其供应链取决于怎样做企业才能赚钱。只要关税、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不变,企业就会发现,如果能从其他国家买到更便宜、更好的东西,那还会去买。
影响全球产业链有几个因素,一是企业自己的决定,二是企业所在国家的决定,如果企业觉得国际分工是有好处的,很快就会恢复到从前那样。但其所在国家的决定,就要看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初衷是不让中国发展,改变想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方面,就算是美国也不是铁板一块,美国企业也有自己的商业利益在里面,而对美国老百姓来说,全球生产的低价产品的确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北青报: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全球疫情还在继续,对于资本来说,中国市场可能是相对安全的市场,那会不会全球资本都涌入中国市场?
白重恩:不排除有更多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但还要看中国经济能不能做好。如果全球疫情不结束,可能会有一些资金流入中国,但产生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其实中国并不缺乏资金,缺乏的是技术、管理能力,特别是跨国管理的能力。
国际贸易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出口占到GDP19%左右,如果全球经济长期处于疫情阴影之下,那出口肯定会受影响,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希望其他国家的疫情能够尽快抑制住。
北青报:美国在疫情爆发之后,一直在全力救股市,美国央行也在不断释放流动性,这会不会引起美元贬值?
白重恩:美国央行释放流动性应该造成美元的贬值,但目前美元并没有贬值,那就和市场流动性没有关系。现在有一定风险,为了避险,大家都去买美元,所以美元有一段时间是在升值。
北青报:您觉得疫情之后,全球经济恢复的最有效路径是什么?
白重恩:首先是大家团结起来把疫情控制得住,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疫情之后,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比较冷静,不要出现反全球化的过激反应,虽然总有一天会意识到错误。如果过激反应太大,再回调成本也会很高。如果全世界的有识之士,能够比较冷静地去考虑问题,也能引导民众和舆论去朝这方面思考,而不是过多的考虑地缘政治,那么全世界的经济是可以恢复得很好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