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与“热中风”的预防调养

日期:05-26
中风疾病

原标题:疰夏与“热中风”的预防调养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根据我国传统的季节划分概念,每年的农历四、五、六月为夏季。若按传统的节气概念,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就现代气象学而言,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上为夏季。

疰夏,又称苦夏,是身体虚弱者夏令常见疾病。暑季中风,俗称“热中风”,是老年人群夏令易发疾病。

疰夏

临床表现

疰夏是以每至夏季,即会出现精神萎靡,纳少乏味,头昏脑胀,甚至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

原因分析

多由长期身体虚弱者,感受暑热之气,以致体温调节中枢混乱,胃肠消化功能低下等所致。

中医认为,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湿热偏重。湿热之邪,最易影响脾胃受纳运化功能,而出现一系列胃肠症状。湿热粘腻重浊,因此可见形体困重,舌苔厚腻,排便不畅,小便混浊,甚至低热等症。湿热最易阻滞气机,因此可见胸胁满闷、腹部胀满、情志抑郁等。

高发人群

疰夏好发于身体虚弱者,尤其是中青年女性。

预防调养

1

增强自身体质,是预防疰夏的最积极的措施,包括适当的体育锻炼,饮食营养,药物调补等。

2

这类患者在夏季尤其要注意调整膳食,做到饮食清淡,可口美味,少食多餐。

3

赤豆汤、绿豆汤、莲心汤、山药粥等适时服用,藿香、佩兰、菊花、竹叶等泡茶代饮,以化湿清暑,健脾和胃。

4

暑季更应及时补充水分,保证睡眠时间,适当加强运动。

5

夏季经常按压足三里(外膝眼直下三寸),有助于改善消化机能。若见头昏脑胀,可按压太阳穴(头部眼角外侧一指处)。若见恶心反胃,按压内关穴(手掌腕横纹线中点直上二寸)。

6

必要时求医调理(如竹叶石膏汤即为清暑化湿、健脾开胃的良方)。

禁忌提示

1

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慎食煎、炸、炒、爆、熏、烤等容易上火的食品。

2

切不可贪凉太过:如过食冷饮,贪凉露宿,睡眠当风,空调温度太低。

3

若夏季低热,多非感染性发热,故请千万慎用抗生素。

“热中风”

临床表现

若见舌体活动欠灵,言语不清,半身活动欠利,伸舌歪斜,流涎不止等症状,提示已患中风,多为脑血栓形成导致。重者可见突然半身不遂、神志昏惑等症。

原因分析

1

对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老年患者来说,夏季炎热,出汗较多,增加水分消耗,加之老年人体内水分本来偏少,势必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

2

老年人多习惯于夏季午睡,若睡得过于深沉,时间过长,以致血压相对偏低,脑部血流过于缓慢,也是容易导致脑血管血栓形成的一大原因。

3

高血压病人,至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周围血管扩张,血压趋降,若仍用原有剂量的降血压药,有可能使血压过低,脑血流过缓,也易形成脑血栓。

高发人群

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预防调养

1

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老年人因生理反应迟钝,要做到“不口渴时也要常喝水”。

2

注意夏季的血压状况,若血压趋降(以舒张压80mmHg左右为宜),应及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

3

经常按压刺激百会(位于人体头顶正中心,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曲池(肘横纹外侧端)、风池(枕骨之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有调节血压、防止中风的功能。

4

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特别注意关注病人症状,一般来说,若见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或酸软、频频打哈欠等,即可视作中风先兆,当这些症状明显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

5

“保驾”药物常备不懈(如活血化瘀、降脂通脉、平降血压、芳香醒脑等药物)。

6

夏季宜多食凉性食物,如黄瓜、苦瓜、莲子、西瓜等食物。

禁忌提示

1

对于老年人,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夏季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一个小时为宜)。

2

血压不宜降得过低,高血压患者要适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

3

注意调节情绪,既不可急躁动怒,也不可郁郁寡欢。

4

饮食宜清淡,忌食或慎食动物内脏、肥肉蛋黄、无鳞鱼等滋腻厚重之物。

5

老年人起床及如厕时应禁忌急速起身,以免一时性脑缺血而造成不测。

疰夏与“热中风”的预防调养

何鸿燊去世,@圆明园遗址公园发文:爱国善举永存心中,何先生千古 何鸿燊逝世 对中央政府的信心源于邓小平跟他说的一句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