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眼里的“信息公开”:若求所有回答都正确,则再无正确回答

日期:05-25
新冠肺炎

原标题:白岩松眼里的“信息公开”:若求所有回答都正确,则再无正确回答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发布会上提到有关信息发布的问题。他说:“公开透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推进器,是解疑答惑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法宝”。

这样的话题,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曾经在节目里讲过。他说,信息公开透明,老百姓才会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过去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牵动每个人的心。过去几个月,中国组织了高密度的权威信息发布活动,每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持续到了全国两会前。那么,曾经见证过中国信息公开历程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的白岩松,他如何看待公共卫生危机下的信息公开呢?

5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和在政协驻地的白岩松来一次的“云对话”,复盘疫情下的信息发布和公开。

“沉默是更危险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求所有的回答都是正确,那就不会再有正确的回答了,也就不会再有保护大家安全的回答了。”这是白岩松最真实也最直接的心声。

▲节目主持中的白岩松

▲节目主持中的白岩松

[关于政府新闻发言人]

中国产生政府新闻发言人

17年前的SARS是重要推手

红星新闻:疫情发生后,你每周都固定出现在新闻1+1的节目,替大家了解各种有关疫情的关键信息。您曾在节目里面说过一句话,说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现在回头来看,关于这4个月以来中国疫情的信息公开情况,您如何来打总结?

白岩松: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说了人传人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节目,因为肯定的是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的时候,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这种感受本身就来自于17年前,正是因为17年前的SARS,恰恰是我们在之后的反思过程中催生了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起步。大家现在公认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不管是从培训还是真正的起步,2003年是元年,一个重要的这种推手其实就是SARS。2003年底,国新办就已经开始做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第一期的培训,我们称之为黄埔一期,到现在正好是17年……回头去看17年前,正是在当年4月20日政府信息公开之后,全民联合在一起,共同打赢了这场防御的战争。

有些人会认为公开信息会带来混乱或者不稳定,但是我们刚刚经历的这场防御,恰恰说明当信息真正公开之后,它带来的是社会的稳定。当你持续持续公开(信息)的时候,整个市场是稳定的。1月20日钟南山院士代表专家组,公布了一个人传人的事实之后,所有的百姓跟政府迅速一起就开始做准备,老百姓迅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其实可能大家没太注意,世卫组织最初在谈论疫情的时候,一直也在强调信息公开,要跟谣言作战等等。

红星新闻:疫情期间您做了100多期新闻1+1的视频连线,从前方的医务人士、院士专家到各级的官员,包括国际人士,哪一个人让你印象最深刻?

白岩松:其实你要问我个人的话,我连线最深刻的是我们比较早地用直播的方式联系上了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那么乐观面带微笑说:“好一点的话我未来还有8~10年,不好的话是5~6年。”你就想想对一个个人的触动是什么?

但是从新闻的角度来说,又不一样。《新闻1+1》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所谓尖刀班的前哨战,1月20日到23日,钟南山院士非常重要,那4天我们连线高福,连线武汉市市长等等,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其实是国内的疫情,第三阶段是国际的疫情。我觉得重要性本身就是由新闻决定的,就像2月5日连线王辰院士,大家印象会非常深了。因为他作为方舱医院的提出者,2月3日提出来,2月5号已经开始接病人了。大家当时对方舱医院没有概念,所以当天晚上王辰院士来接受采访,就把大家的这种疑惑迅速的给一个清晰的解释,他的那句话我印象非常深。这不是一个至善之策,但是这是他现在能想到的最好方法。这一句话让他接下来可以解决应收尽收。那是一个转折点,重要的新闻人物出现在转折点上,他自然让你印象很深。

红星新闻:您在新闻1+1曾经连线采访过武汉市的领导,曾经提到关于信息披露的问题,也说到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现在回头来看,如何理解当时的工作不到位?

白岩松:我觉得对于媒体来说永远是这样,就是说即便是跟17年前相比,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和改变,但是作为媒体就希望能再早一点就再早一点,能再快一点就再快一点,能更透明一点,就更透明一点,能更加快速的靠近事实,就更加快速靠近事实。我觉得这个立场是永远不会变的。它不意味着别的,所以采访武汉市委书记的时候,当然也要去关注的是关于信息公开透明等等。有一种习惯去反思我们能不能更快一点,能不能更好一点,我觉得这才是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2020年1月11日,北京,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排练中。图据ICphoto

▲2020年1月11日,北京,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排练中。图据ICphoto

[关于前期疫情信息披露]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

要改革中国疾控预防体系

红星新闻:从前期疫情信息公开看,它是从“一开始人不传人到可防可控,到有限人传人,再到确定人传人”,那么疫情前期的信息公开其实是受到过一些质疑或者指责。如果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当时对于疫情信息披露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白岩松:1月1日,我就知道武汉有了相关的这种病例,因为我是卫健委的健康宣传员。其实大家忽略了的是1月15日的时候,《新闻1+1》就已经做了一期节目,连线的就是当时之前去武汉的专家组加上疾控中心应急中心的主任,当时在节目里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是有限的人传人。到1月20日的时候,恰恰也是钟南山院士在新闻1+1的节目当中说确定传人。回头去看这个脉络是一个判断的脉络,不是一个大家想到的什么猫腻。

不仅仅是媒体人,尤其是涉及到我们整个疾控体系,传染病的直报系统,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明确要求要改革中国疾控预防体系,同时在传染病的直报系统这方面要进一步提速。所以我说一方面本身是人类面对一个新病毒逐渐了解的过程,另一方面不妨碍我们要去反思,并且不断的提高我们在这方面应急的能力。

当然,中国在思考的时候,国外也在思考,1月20日中国的钟南山院士就已经说了人传人,1月23日中国就封了一个1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为什么到了3月13日的时候,美国的总统才有了更严厉的对待疫情的举措。就像柳叶刀的总编说的那样,他觉得整个美国丢失和错失掉了2月份和3月份的上旬,为什么?我觉得很多国家也都要去自己去思考。从1月20日到1月23日,中国已经发出了如此清晰而且重大信号,你在干什么?难道他不该去反思吗?在面对一个新型病毒的时候,我觉得人类都有责任,不管你身处哪一方,都要去反思自己有没有可能进步,有没有可能更快一点,有没有可能保护更多的人,这是一个人类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举行了100多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举行了100多场

[关于新闻发布会]

100多场新闻发布会是一个大的机制

17年前只是每天下午4点卫生部公布数据

红星新闻:1月22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从1月27日开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每天都会举行,然后一直持续到两会前。就您的观察而言,发布会上对于热点问题的回应,算是及时和有效吗?

白岩松:我曾经在新闻1+1中就这个问题问了卫健委的局长,即便是春节期间,我们的新闻发布是不是也会始终持续?他的回答是非常坚决。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个新闻发布会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两会召开之前,才告一段落。整个疫情当中,我们新闻发布会是一个立体的态势,跟17年前有一个最大的改变,17年前只是每天下午4点卫生部发布数据,但是这回是卫建委在开场的时候发布相关的数字之后,联防联控相关的部门来进行回应。

100多场发布会,我统计后发现,农业农村部,还有像海关总署、民航总局等等,他们参加发布会的次数都是10次以上。这是一个机制。大家应该超级关注的是在湖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甚至有的时候发布会之间都会“撞车”,我们当时会觉得非常遗憾。你看,大的层面就有这三个大的发布会,而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都有自己的相关的发布会,这跟17年前是完全不一样的。

问“回应得及不及时”,我想反过来问,他每天都在办发布会,有这么多的发布会,我们的记者是不是也都最及时的问出了最该问的问题?只是我们要永远要思考的是可不可以更及时,可不可以更快。

红星新闻: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您经历过17年前的非典时期,您觉得和非典时期相比,我们面对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信息发布的变化有哪些?我们进步了吗?

白岩松:17年前在政府信息发布方面,针对SARS我们是有严重失误的,这是需要反思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失误和反思才有了后来的改变。17年前中央媒体最早比较大规模报道SARS的恰恰是我所在的栏目。我们是在2003年的2月中旬连做了三期节目。第三期节目标题就叫政府信息公开。这三期节目做完了之后,很遗憾没有再去做,一直到4月20日。我印象很深,当时在直播伊拉克战争,我当时还曾经说我们应该直播身边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时有一个客观条件,中央电视台也没有新闻频道,新闻频道是在5月1日才开播的。因此我说4月20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之后所有的媒体就投入其中,开始透明公开的这种报道。

我记得当时我们新闻频道开播的时候,新栏目照的那张照片,我是在墙后面贴了4个字叫“生于忧患”。我觉得中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恐怕也正是这4个字所体现,是生于忧患。是sars给了我们强烈的刺激,所以那年年底,国新办就开始进行相关培训。这一次完全不一样,1月20日我们就开始直播了,1月15日我们就做过一期节目,大年初三的时候整个频道全部在做了。更重要的是,跟17年相比,现在直播是司空见惯的事,技术也是非常有保障的。如果没有这么方便的直播空间,恐怕信息的披露还是会有一些障碍。信息透明公开不简单,是一个政策的或者说机制的,它也有技术的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现在跟十几年前,我觉得可以不再作比较了,没法去比较明白。

[关于谣言]

跟谣言斗不是那么容易的

“事实有时候是干不过人们的情绪”

红星新闻:疫情初期,一开始各种信息满天都在飞,包括当时传出过您要再次连线钟南山院士,介绍最新疫情情况的这种谣言。您当时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马上就辟谣了。但是您有没有想过,这种谣言为什么会出现,而且有一些谣言是反复出现?关键时刻为什么权威信息显得格外重要?

白岩松:疫情初期的时候,不是简单的信息满天飞,而是谣言满天飞。回头去看当时的谣言简直太多了,比如说红会会收6%的管理费,说喝酒消毒,然后包括说我要连线钟南山,还有很多地方认真传达,当然那天是辟谣了。我觉得一方面可能它反映了对钟南山院士声音的一种渴望,因为大家有太多的不确定和恐慌,希望听到权威的声音。另一方面也蕴藏着某种危险,因为刚开始的时候,谣言也没法去判断它的出发点,当谣言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一旦当天晚上钟南山院士没有出现,白岩松没有连线钟院士的话,那就另一种声音就会出来说信息被屏蔽了,真实的声音被摁住了等等。所以那是当时我为什么会很着急的要去辟谣的一个关键因素。跟谣言斗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什么?因为谣言往往利用的是人们的情绪,制造一种容易被大家想象的事实。而新闻能利用的就是事实,事实有的时候是干不过人们的情绪的。

▲央视辟谣图据央视新闻

▲央视辟谣图据央视新闻

这就出现了一个局面,谣言满天飞。但是当你传递真实的事实的时候,却没传多远,大家就觉得听谣言蛮过瘾的,因为迎合了他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去思考,一方面媒体人要尽快让事实跑到谣言的前头,等谣言提前跑了好久你再追,然后再想覆盖它很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互联网上有多少人是容易被带节奏,明显的是带节奏的文章,可是你发现底下就有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的被带节奏,义愤填膺的跟着节奏走。问题出在哪?它不简单是一个我们新闻人能让事实跑得更快,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迅速解决,还涉及到一个我们的教育和整个的社会氛围,我们为什么没有分辨那么简单的谣言的能力?

很多人说防疫期间哪儿的人都少,但是我说有一个地方的人特别多,道德制高点人山人海,挤的全是人,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指责别人。新冠病毒很厉害,但是比新冠病毒更厉害的,是以谣言带节奏的“病毒”。好像不仅仅在中国,你看国外,当你看到欧洲有人说5G基站会传染新冠病毒,就会有人去烧5G基站的时候……我觉得确实需要我们去反思。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

技术进步和理念进步的条件下

未来政府信息公开会得到更充分的推动

红星新闻:今年两会开幕,政协发言人郭卫民先生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主动提到了中国的信息发布。他说公开透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推进器,是解答疑惑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法宝,有助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中国,你怎么看待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这段总结?我们持续推进和规范新闻发布制度,还要做些什么?

白岩松:其实不仅仅是作为新闻发言人在强调这一点,大家稍微注意的话就会知道,从最初的总书记在开会的时候就在强调,信息必须公开透明,不能瞒报,不能虚报,不能缓报。后来总理在开联防联控相关会议的时候,隔三差五就会强调这句话,信息要公开透明。只要看相关新闻,随时都能查到这句话。我们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必须这样去做,更何况不只是面对疫情。信息公开它本身是一个显性的进程,从最早的委员代表通道,部长通道到后来形成规矩。即便这回受到疫情这么大冲击的情况下,召开两会,相当多的记者来不到现场,但是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不也没被阻断吗?即便记者不在这,我们现在不也在进行这种云采访?

所以这一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透明公开,包括信息发布新的一些思路和启示。不排除将来开两会也会去尝试,不仅人民代表大堂有提问的,纽约也能提问,上海也能提问,成都也能提问,都可以通过视频跟大会的发言人直接提问。所以这也是危中有机,这个看似没有办法的办法,正在开创一种新的方式。请相信在技术进步和理念进步的这种条件之下,未来政府信息公开会得到更充分的技术推动。很多事儿也会以更开放的方式去做,因为技术也会推动你走,更何况理念也会推动你走。

[容忍说话的环境]

要求所有的回答都正确

就不会再有正确的回答

▲《新闻1+1》中白岩松连线李兰娟院士

▲《新闻1+1》中白岩松连线李兰娟院士

红星新闻:担任过三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王国庆,他曾经说过,要有容忍说错话的环境,领导干部才会更敢于说话。那么在中国推进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您觉得在哪些方面努力做才能营造这样的一些环境?我们离“容忍说错话”的环境还有多远,我们要如何来构建“信息公开透明带来的有更好信任度和包容度的社会”?

▲《新闻1+1》中白岩松连线李兰娟院士

▲《新闻1+1》中白岩松连线李兰娟院士

白岩松:举一个小例子,1月份的时候,我连线李兰娟院士,当时有网友提问,我替网友问李兰娟院士一个问题,宠物有可能感染上新冠病毒吗?这是直播节目,我也不知道答案会是什么,但是李兰娟院士听完这个问题之后回答,宠物是哺乳动物,不能排除有可能会感染。但提问和回答在直播当中播出之后,李兰娟院士遭受了很多网友的辱骂和攻击。可是后来在香港出现了宠物核酸检测阳性,后来又出现了科学实验的结果,再后来美国动物园里出现大型动物也是核酸检测阳性,整个成都的大熊猫繁育中心甚至为每一只熊猫都做了核酸检测。这个时候我想知道当初那些骂得非常难听的人们在想什么?可是我恰恰不是想去指责他,要让记者去敢问,要让专家回答。沉默是更危险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求所有的回答都是正确,那就不会再有正确的回答了,也就不会再有保护大家安全的回答了。

因此这个问题背后恰恰蕴藏的是一种更大的风险,我们怎么能要求在一个直播和信息公开透明的环境当中,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这个时代对正确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认为正确,还有人认为不正确。有人会说,不要说我们在防御初期的一些问题了,不要说我们在防控这方面也需要有反思的地方,那不是给外国递刀子吗?我说我们是给未来递手术刀,要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健康,要刮骨疗毒,难道你要拒绝进步吗?真正的正确和真正的安全,其实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让记者去专业的问,让各行各业的专家专业的回答,让社会包容的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和相关的这种声音,我们才会变得更安全。否则那可就是真麻烦了。

红星新闻记者赵倩张炎良北京报道

100分23个问题:这场火力全开的外长会有这3条主线 复旦新闻学院教授廖圣清已任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