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距离疫苗还有多远?陈薇的谨慎与牛津的忐忑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记者程靖综合
研发有效的疫苗是控制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根本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100多个COVID-19候选疫苗正在研发当中。
(图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球疫情数据图)
现有公开报道中,中国陈薇院士团队与牛津大学研发团队暂时处于领先位置。但无论是谁,尚都无法给出一个安全疫苗准确“出生时间”。
其中中国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耐受且能引发免疫应答;而此前新冠疫苗项目被报道“失败”的牛津大学发布公告称,“临床研究很顺利”,正在招募志愿者进行下一阶段的人体试验。
陈薇团队疫苗试验:需谨慎解读
5月22日,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中国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
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首个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SARS-CoV-2)安全,耐受性良好,一期临床108个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
该试验在武汉招募了108名18-60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试验。研究人员在志愿者接种疫苗后定期采集其血液并进行检测,以确定该疫苗是否激活了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两方面的免疫应答。理想的疫苗应同时产生抗体和T细胞应答来防御SARS-CoV-2。
该疫苗使用的是一种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腺病毒,易感染人类细胞,但不致病)将编码SARS-CoV-2刺突(S)蛋白的遗传物质传递给细胞。随后,这些细胞产生S蛋白,并到达淋巴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识别S蛋白并击退冠状病毒。
结果显示,在接种疫苗后的两周内,所有剂量组都产生了一定水平的针对SARS-CoV-2S-RBD蛋白的抗体免疫应答,但不一定能够对抗该病毒;一些受试者能够检测到针对SARS-CoV-2的中和抗体。
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的结合抗体出现了4倍增长;所有剂量组产生中和抗体的受试者比例也有所增加。
此外,该疫苗还在大部分受试者中诱导产生了快速的T细胞应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这种应答更强,并在接种疫苗后第14天达到峰值。
论文称,最终结果将在第六个月进行评估,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该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是否能有效保护人们免受SARS-CoV-2的感染。
(图说: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的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图/央视新闻)
陈薇院士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试验表明,单次接种复制缺陷型人腺病毒5型载体(Ad5-nCov)新冠疫苗在14天内就能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这使其成为具有潜力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候选疫苗。”
但陈薇也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结果,“研发COVID-19疫苗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该疫苗能完全保护人类免受SARS-CoV-2的感染。这些结果为新冠疫苗研发提供了积极前景,但距离该疫苗上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研究人员也指出,高水平的Ad5(普通感冒病毒载体)预存免疫力会同时削弱该疫苗的抗体和T细胞应答。在这项研究中,44%-56%的受试者存在高水平的Ad5预存免疫力,这些受试者的所产生的抗体和T细胞应答相对较低。
“我们的研究发现,预先存在的Ad5免疫可以减慢对SARS-CoV-2的快速免疫反应,并降低反应的峰值水平。此外,高度存在的Ad5免疫也可能会对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的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教授表示。
研究人员还指出,该试验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其样本量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以及缺乏随机对照组,这限制了对疫苗产生更罕见不良反应的能力或为其产生抗炎药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该试验疫苗之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牛津大学:疫苗试验没失败,很顺利!
牛津大学的新冠疫苗项目自启动以来备受瞩目。早在4月中旬,该疫苗尚未开始临床试验的时候,研究团队就已列出时间表称,将在9月之前生产至少100万剂疫苗。
本周早些时候,有报道称牛津大学该疫苗的恒河猴试验显示,接种疫苗的猴子鼻腔中新冠病毒的数量与未接种疫苗的猴子相同,表明接种疫苗的猴子仍被病毒感染并传染他人,意味着疫苗试验“失败”。
但牛津大学新冠疫苗项目负责人、免疫学教授安德鲁·波拉德在接受英媒采访时,为该项目做出辩护,由于接种了疫苗的猴子没有出现任何肺部损伤,该疫苗可以预防猴子感染肺炎。
(图说:安德鲁·波拉德教授。图/PA)
波拉德认为,这个结果为开展疫苗人体试验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牛津大学22日在学校官网上发表声明称,该校新冠疫苗试验团队正在招募10260名志愿者进行疫苗下一阶段的人体试验。
波拉德教授在声明中表示:“临床研究进行得很顺利。”
声明写道,新冠疫苗最初的试验于4月展开,并进行了超过1000次免疫接种。第二阶段的研究将扩大接受疫苗接种的人群年龄范围,包括少数老年人(56-69岁和70岁以上)和儿童(5-12岁之间),以评估疫苗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产生的免疫反应,受试者将照常生活,以观察疫苗是否能预防自然暴露后的感染。
(图:牛津大学研发的新冠疫苗ChAdOx1nCoV-19。图/Handout)
第三阶段则将评估疫苗对更大范围的成年群体产生的保护效果。所有参加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成年受试者将被随机分配接受一剂或两剂牛津大学项目组研发的ChAdOx1nCoV-19疫苗或许可疫苗(MenACWY),后者将被用作“对照”进行比较。
MenACWY疫苗是针对A,C,W和Y型脑膜炎球菌的许可疫苗,自2015年以来已在英国作为常规疫苗接种给青少年,可预防脑膜炎和败血症等常见病。该疫苗也是高危国家的旅行疫苗。MenACWY疫苗在本研究中用作“主动控制”疫苗,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参与者对ChAdOx1nCoV-19的反应。
但波拉德也向BBC坦言:“想知道究竟何时才能证明疫苗有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需要证明这段时间暴露在病毒中的人,有足够的人属于对照组,以评估新冠病毒疫苗是否能保护他们。秋天可能可以取得结果,但很难预测。”
近期英国商务部长阿洛克·夏尔马(AlokSharma)透露,如果疫苗被证明有效,英国计划购买多达3000万剂。
另据路透社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下,美国卫生部已同意出资12亿美元(约合85.38亿元人民币),支持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的新冠疫苗试验项目,以确保美国获得首批潜在疫苗。
报道指出,来自美国的资金将使牛津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在美国进行,届时将有3万人参与临床试验。美国已向阿斯利康预定了3亿剂疫苗。
疫苗几时能出?万里长征第一步
对于新冠疫苗9月能否研发成功,欧盟药品管理局方面认为,疫苗不太可能在9月份准备就绪,至少要半年后也就是2021年初,可能会看到乐观的一面。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蔡宇伽教授对看看新闻表示,从疫苗的研发进度讲。Ⅰ期注重安全性;Ⅱ期会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II期则非常关键,需要非常大量受试者,由于现阶段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已经很低,很难开展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将很难评估。
蔡宇伽认为,新冠疫情依然有很多不确定性,疫苗研发对全球抗疫有重要作用,全球值得共享研发进展与遇到的问题。
(图说:牛津大学疫苗试验中,志愿者接受疫苗注射。图/AP)
疫苗的产能也至关重要。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李一诺22日撰文写道,全球范围内达到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需要全民接种疫苗,这意味着数十亿剂疫苗的产能。
“由于建设新的疫苗厂房往往需要投入数亿美元并耗时数月,如果要在12至18个月内大规模生产新冠疫苗,针对疫苗厂房的投资建设和改造需要从现在开始。”李一诺说。
“目前哪种技术将试验成功还不明确,而不同疫苗技术对厂房的要求不同。灭活疫苗市面上很常见,但由于生产所需的生物安全3级标准厂房等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研发灭活疫苗的公司并不多。生产mRNA疫苗依靠制备核酸分子,特点是可以快速并大规模生产,但由于技术较新,还没有相应的生产设施、技术人员和质控工艺,且需要超低温冷链运输,难以满足全球需求。”
李一诺认为,在技术前景不确定、各技术路线的产能有限的情况下,最稳妥的方式或许是提前为多个技术路线布局产能,不然,各国将面对疫苗成功研发但花费数月等待生产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