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贫困帽子摘了攻坚力量不减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一系列脱贫攻坚举措,在2020年初实现脱贫“摘帽”。当地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基础上,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培育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富民产业,累计建成投用日光温室大棚1000余座,种植黄瓜、香菇等,并成立合作社和蔬菜公司,帮助农民拓宽蔬菜销售渠道。图为日前,在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村,村民王军娃在温室大棚内忙碌。新华社发(马希平摄)
“脱贫不仅是数字上的‘清零’,还要确保问题‘清零’。”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巡视组副巡视员、甘肃省白银市副市长黄宝荣谈到脱贫攻坚战时表示,要把“基础版”脱贫攻坚提升为“升级版”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
记者:白银市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扶贫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目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
黄宝荣:近年来,白银市通过大规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为3.48万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着眼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弱、小、散”问题,依托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十亿、百亿级农业产业链,支持建成了109个扶贫车间,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争取实施了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引洮供水二期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工程,硬化了9791公里乡村道路。选派302名年轻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基层工作队伍。同时,把全市没有劳动力的735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政策兜底,设立4453个公益岗位,有效化解了致贫返贫的潜在风险。
2019年,白银市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37.06万人减少到1.0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72%下降到0.83%,实现了整体脱贫。
记者:作为白银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经历此次疫情大考,对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黄宝荣:体会最深的是网格化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互联网+扶贫”的网格管理方式,拓展多级化网格管理模式,结合高效的“互联网+”建立“信息、项目、责任、帮扶、督查”五项精准帮扶管理运行机制,聚力打好产业扶贫、乡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场硬仗,推进就业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贫困残疾人脱贫、扶贫扶志四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群众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
记者:如何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确保脱贫“不落一人”?
黄宝荣:我们将紧盯7月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这个时间节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做好“巩固、清零、提升”三篇文章。一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带动本地企业和合作社发展,打造产业联合体,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紧盯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摸清底数、一人一案,找出路、稳岗位,确保实现稳定就业。紧盯监测户和边缘户,逐户逐人制定完善预防措施,确保不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而返贫。二是确保问题全面彻底清零。扎实开展“过筛子、补漏洞、化矛盾”专项行动,做到任务大起底、漏洞真补齐、矛盾全化解、问题全清零。三是把脱贫攻坚“基础版”提升为乡村振兴“升级版”。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10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链、6个甘味品牌、5个万亩牧场、4个绿色生态示范带(地),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及早编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各项规划。
记者:您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中,对打造脱贫攻坚“基础版”到“升级版”有何建议?
黄宝荣:在打造脱贫攻坚“升级版”的关键阶段,需要健全东西部经济协作等工作机制,克服疫情影响,发展乡村经济,确保居民就业,共同做好推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为此我建议,适时调整产业布局,加快构建西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力东西部产业协作,建立大龙头带动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电商产业园,引导搭建网红直播电商企业和西部农业、文化旅游的协作平台,培育网络经济新业态,打通西北地区优质商品进入大城市的通道。同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在电商发展、人才交流、旅游消费扶贫等方面建立长效协作关系,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记者杨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