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胡卫:默哀之后,砥砺前行
胡卫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
5月21日发自北京
今天,因为疫情延迟了两个多月的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了。坐着大巴去大会堂的路上,微风和煦,心情还是会有点激动。
会议开幕,大家起立,唱国歌。之后,主持人、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说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说,“在这场严峻斗争中,一批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许多患者不幸罹难。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请默哀。”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默默向英雄致敬,向生命表达敬畏之情。
那一刻,我想到了很多。我和所有老百姓一样,经历了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武汉“封城”到“解封”,我们看到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医者驰援,我们看到了“闻令而动、迎难逆行,忠于职守、悬壶济世”担当奉献精神;募款募捐,我们看到了守望相助、扶危济困,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在线教育,“停课不停学”,中国启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实践,我们看到了教育系统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不畏困难,勇于探索;恢复生产,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对很多人来说,这几个月每天都很煎熬,又每天都时不我待在拼搏。从诸多事情上,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
在我看来,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新延展,必将以其深刻内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载入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的辉煌画卷,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觉到,它们是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最生动、最鲜活、最直观素材。这样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挖掘梳理,并推动它们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
如何将抗疫精神转化为教育资源,成为滋养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力量,这是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值得为之付出的课题。比如,要加强抗疫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寻找抗疫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比如,要组织专家对抗疫价值教育的课程构架结构、教育载体、质量评价进行研究和设计。再如,要加强对抗疫价值观教育的教材编写。
我们可以围绕全民抗疫斗争,从体制、事件、人物等不同维度梳理出教育主题,尤其要突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教育,让青少年学会负责。从全国人民与病毒做斗争和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中体会生命的宝贵和人生的价值,确立远大理想,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从全民抗疫背景下人与人相互帮助的感人事例中思考如何接受和信任他人,包括如何与家人和周围人和睦相处,尊重并愿意考虑他人的不同意见,有事大家商量。从榜样人物身上学习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如何积极参与学校、社团、社区各项集体活动和公共事务,行使好自己的各项权利;提振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政协开幕会上的默哀,表达了我们的敬意和哀悼,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向未来。之后,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5月21日发自北京)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资料照片。张海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