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案热议:让农民退休还要多久?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5月2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学坤的提案“推行农民退休制度”引发热议,王学坤表示“让65周岁以上的农民能够‘洗脚上田,老有所养’,充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
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他表示,“城乡社保的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已普遍建立了新农保制度,也即缴纳新农保15年且年满60岁即可领取农村居民养老金。其中,虽未缴费满15年但已年满60岁者,也可领取养老金,这在一定意义上即算退休。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再单提推行农民退休制度似无迫切需要”。
苏海南。受访者供图
城乡社保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农民的养老政策包括基础养老金、高龄津贴、自费养老金等多种政策,苏海南说,“所有参加新农保制度到龄的农民,都可以领取农村居民养老金,部分地区每个月在100元左右,北上广深等一线和二线城市郊区和东部沿海等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养老金水平要高一些,北京地区农村可能在600-700元,其中基础养老金大约280元。此外,农民还有承包地,可以自种,也可以通过出租、流转等方式获得一定收入。”
苏海南表示,当前,我国农民年老以后,通过国家推行农村居民新农保制度,特别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已经享有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待遇。他说,“基于此,再提推行农民退休制度非当务之急,也不是特别必要。老年农民已普遍有了一定额度的养老金,同时有自留地,如果他确实入不敷出、又有劳动力,哪怕65岁以上了,他肯定还会参加劳动,以增加收入”。
相对于城市居民退休后的养老金,农村居民的养老金确实较少。对此,苏海南说,“这是我们当前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缩小,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城乡居民的社保标准也不一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必然会进一步缩小,最终达到城乡社保的一体化,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时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或可实现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覆盖全体人群。这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发展中必经的过程。苏海南说,“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但相对而言,他们花的时间可能比我们要短一些。这其中有几个原因,第一,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特别是农民数量少;其次,很多发达国家在当初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殖民地,从殖民地获得的收入,帮助他们缩小乃至较快抹平了国内的城乡差距。所以,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并不具备借鉴意义”。
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城市化率接近60%,到2019年,还有5.5亿农村常住人口,同时,我国城市化仍未完成,仍有大量农村人口不断转移到城市,有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还有2亿人进城。
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农村人口会大量减少,同时,实现城乡社保一体化的过程也会不断加快。苏海南表示,“如果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75%乃至80%以上,那时候城乡社保之间的差距就会大大缩小,乃至持平,将会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标准的均衡化。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当农业就业人口进一步减少,农业就业人口的报酬水平、社保水平也必然会提升”。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