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奚美娟:“不同寻常”里的变与不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
昨天从上海赴京。登上飞机的一瞬间,迎着初夏的微风,阳光明媚,看着不同于往常那熙熙攘攘的开阔机场,此刻与彼时,心中的感受难以描述。
从全国人大代表到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开两会的经历,算算已近20年。今年当然是最特别的,诸多的不同寻常,随处可见。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两会召开推迟了两个半月,会期缩短了一半时间,大会的准备工作也远多于往年,但工作人员却要控制在最小单位量。难度之大,要求之高,都在用百年未遇、史上难见来形容,我觉得不为过。
出发的时候,身边似乎缺少了什么,坐上飞机才意识到,是参与报道的上海媒体随行记者。熟悉的记者朋友告诉我,绝大多数同行,都因为疫情防控的关系来不了北京,只能“云采访”了。的确不复往年的热闹。但仔细一想,他们似乎又时时出现在代表委员们的身边,通过微信、电话、邮件或者短信进行采访。及时向全国人民报道两会精神以及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不管是“面对面”还是“云对云”,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使命和责任。
对记者如此,对委员当然也一样。明天,政协会就开幕了。会期缩短,内容却不减反增,这可能是今年两会最大的特点,也对我们的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冠疫情带来了诸多变化,当然也催生了诸多新话题,有些看上去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有了全新的语境。如何面对国际新形势,如何应对经济压力、解决就业难题,如何创新教育文化传播方式,防疫工作如何常态化……都是委员们十分关注的。这两天与不少同行委员交流,大家有个共识:新情况下解决新难题,更需要高智慧大胸怀,更需要尽心履职的责任感,还有很重要的——对中华民族不变的、深深的爱!
当然,谈大问题,也要找小切口。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今年对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出现的诸多现象,尤其关注。比如,老年人的护理院是否需要增量问题,护理护工人员的资质认证问题,专业培训及职业道德意识问题等等,都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话题。由此联想到前阶段,一起保姆闷死老年人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震动,都在倒逼这些社会职业的尽快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
在昨天行驶的车上和今天用餐间歇,大家轻声交流提案内容;今天一天,委员们在各自的房间里,认真准备提案与建议。记者追踪采访的电话及手机微信,也不时响起。所有人都尽心尽责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百姓关心关注的国是民生,依然一样都停不下来呢。(5月20日发自北京)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