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大代表昝圣达:建议适当降低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条件
新京报讯(记者张思源)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建议打通民企融资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适当降低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条件、“硬性”规定增加流动资金中期贷款等。
昝圣达指出,民营企业要更好地承担起中央提出“六稳”“六保”任务,做到持续发展壮大,肯定离不开社会融资,特别是金融机构的贷款。然而,因为贷款的供给端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导致民企融资依然存在四大难题。
这四大难题包括,银行授信民企占比低,融资投向依然“锦上添花”;民企融资贵,综合成本高;流动资金贷款短期化;有些金融机构转嫁风险。
打通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昝圣达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切实提升金融机构包括评级机构更好服务民营企业的意识。在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过程中,金融机构要体现责任与担当,监管部门更不能缺位。银行是具有特殊属性的企业,一定要树立政治、大局意识,绝不能经济效益至上,要切实改变贷款偏离民企的主体投向。银保监会对此要做出“硬性”规定并考核,每年减少一定比例对政府平台、国有企业的存量贷款,同时确保贷款增量投向民营经济;硬性规定不得强制民企贷款需要额外存款和老板家庭不动产作担保。评级机构也要切实改变评级对国企高、对民企低的固有模式,真正做到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估。
二是适当降低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条件。目前降杠杆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根据“疫”后发展的需要,适当降低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条件,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实力较强的企业及一些销售额虽然不大、但净资产总额比较大、负债率比较低、还贷风险比较小的企业,不再压缩授信规模,并加快贷款审批和发放进度,保企业、稳就业、促发展。
三是“硬性”规定增加流动资金中期贷款。办企业不是一次性买卖,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安排。希望监管部门能作出“硬性”规定,将短贷比例压缩至3成左右,其余为2-3年的中期贷款,帮助民企从周而复始的申请、续贷中解脱出来,从延期、展期贷款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办企业上。在今年疫情影响企业回款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增加流动资金中期贷款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希望能引起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度重视。
四是贷款利率硬性“限高”。这几年实体经济依然非常困难,利润率非常低,有企业家戏称在“为银行打工”。上市中小股份制银行去年净利润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速,有的甚至达到20%以上,这说明利润存在可压缩的空间,建议对此进行压缩。国有股份制大型商业银行和上市银行,贷款利率应围绕LPR小幅适当上浮,最高不得超过20%;国有资本控股的未上市金融机构,控股股东应从大局着眼,主导落实对民企放贷利率“限高”举措,确保其上浮比例降至LPR的25%左右。
新京报记者张思源编辑陈莉校对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