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国隐瞒疫情论"毫无道理

日期:05-20
疫情新冠肺炎

原标题:政协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国隐瞒疫情论”毫无道理

5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于明天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5月27日下午闭幕,会期比原计划缩短了4天半。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并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草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审议通过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

本次大会期间,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都做了相应的压减。将安排开幕会、闭幕会以及两次大会发言,其中一次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安排6次小组会议。开幕会、闭幕会将邀请外国驻华使节旁听。

考虑到疫情防控要求和会期安排,大会对媒体采访作出适当调整,邀请少部分在京中外记者到人民大会堂现场采访;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安排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小组会议不安排集中采访。欢迎中外记者朋友运用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采访,各委员驻地均设立网络视频采访室。全国政协官网新闻中心将及时发布会议安排、主要文件和资料。政协大会新闻组和驻地新闻联络员将积极为中外记者采访提供服务,提供便利。

大会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答记者问

“疫情暴露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系还存在短板”

中国日报记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请问政协在加强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建议?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郭卫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新冠病毒这一人类未知的全新病毒,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全国政协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围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问题开展讨论、建言献策,许多委员通过提交提案、网络议政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全国政协的相关专门委员会举行了专题座谈会,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有委员提出要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定期修订及演练机制,要提高疫情监测系统快速反应能力。还有委员围绕建立重大疫情防治的中西医协作机制,加强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对于推动有关工作的改进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今年政协大会期间,委员们将围绕相关问题开展讨论。同时,今年还将组织调研考察、举办双周协商会等协商议政活动,就相关问题建言资政。委员们认为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推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我国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迈上新台阶。

“少数国家政客抹黑中国,这样的图谋不能得逞”

路透社记者: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国民众由于认为病毒从中国传播至各国,而对中国感到不满。中国出口的部分医疗物资存在质量问题,而中方仍大规模宣传其对别国的抗疫援助,也令一些人感到反感。您对此怎么看?

郭卫民:我对你刚才提问中所做的判断并不完全赞成。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国际社会对中国抗击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我们对其他国家的支持援助、积极推动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总体上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官员、智库和一些组织等,总体上对中国的评价是正面的、友好的。

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也不分种族,人类战胜各种重大疫情的历史表明,加强团结合作至关重要。大家也都看到,近一时期美国等少数国家一些政客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制造舆论,对中国进行抹黑。他们渲染病毒来自中国、来自武汉,还有人宣称中国提供抗疫援助是“为了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是为了争夺世界领导权”等等。这些政客或者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试图转移视线、推卸责任,或者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指责中国,造谣抹黑。这样的图谋是不能得逞的。中国政府和有关方面对此已经做了有力的澄清、驳斥和回应,我们也看到许多国际的权威机构,包括世卫组织和一些权威专家都纷纷站出来,表达了反对意见。

你刚才提到了医疗物资的质量问题,中国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调查、澄清,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对出口医疗物资的质量出现一些质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为中外产品质量标准不同,有些是使用习惯上存在差异,有些是操作不当等。中国出口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存在问题的只是极少数,中国政府对此零容忍,有关部门已采取了严格措施,以确保医疗物资质量,规范出口秩序。

关于对外援助问题,我想强调,中国向有关国家提供抗疫援助是真诚的。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多国家对我们施以援手,我们至今铭记在心。当疫情在其他国家蔓延,我们向这些国家用各种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提供物资,分享抗疫防治的经验,派出医疗队等,都是希望这些国家能尽早地控制疫情,挽救更多的生命,也使国际社会尽早地恢复正常秩序。这些做法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优秀传统。以此来指责中国高调宣传,甚至说“中国要争夺世界领导权”,这是毫无道理的,也是十分狭隘的。

当前,不少国家正在开展抗击疫情的艰苦斗争,我们对此感同身受,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争取早日战胜疫情。我们将继续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推动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们将坚持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表现出强大韧性”

新华社记者:我的提问关于经济方面的。有分析认为,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一季度GDP同比下降了6.8%,所以想请问发言人对今年中国经济形势怎么看?

郭卫民:经济问题确实是社会普遍高度关注的问题。全国政协对如何统筹疫情防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非常重视。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深入研究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并且通过移动履职平台等形式展开讨论,分析经济形势,研究对策。大家认为,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加快恢复,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应对疫情催生的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明显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增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对冲性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总体而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在面对复杂严峻局面时展现出超大规模经济的整体优势,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巨大的潜力和回旋余地。

经济界、农业界、工商联界的委员们,聚焦如何克服疫情影响,围绕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出了多项意见建议;围绕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保护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举措,不少建议被政府部门吸收采纳。

政协委员们认为,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我们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迎难而上,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面对疫情威胁,我们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今天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相信一定能够化“危”为“机”,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经济面临反全球化浪潮?郭卫民:主张脱钩不是一张好药方

彭博新闻社记者:在反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疫情对于这一问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多国更倾向于自己生产他们进口的产品以应对国内的供应不足,这有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工厂离开中国,并且也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中美“脱钩”。请问,这些问题对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如何来应对这些问题?

郭卫民: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的确对于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很大冲击。我们也注意到,在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也有人提出要把在国外的企业搬回去,也有人声称要鼓动本国经济和中国“脱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多数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主流舆论呼吁各国加强团结,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近期一些专业机构的调查也显示,很多跨国企业并不愿意从其他国家撤回去,包括从中国撤回,他们不愿意;而且还有新的企业不断来投资,期待继续开展国际经贸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确给国际经济合作带来困难,但也更加体现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前两天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我们注意到联合国秘书长和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人类始终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度外,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全球性的挑战能靠一国之力解决。只有秉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的理念,才能最终战胜困难。

刚才说到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进程,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商品和资本的流动、科技和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正常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可能加剧了一些人的质疑和担心,也有人提出要增加本国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的生产和保障能力。但我们认为,“脱钩”主张不是一张好药方,我们应该看到,全球产业链布局和供应链结构是多年来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依赖性,面对疫情冲击,各国应该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协调政策立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而不应以邻为壑、分裂孤立,更不能把疫情问题政治化,抹黑、指责、鼓动搞对立。

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将展现出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继续促进国际经贸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可以相信,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会改变,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不会改变。

“疫情为脱贫攻坚提出新挑战,正建设返贫监测预警机制”

农民日报社记者: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但有人担心已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也有人反映存在数字脱贫现象,您对此有何评论?另外,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脱贫攻坚进展,政协在今年脱贫攻坚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郭卫民:你提的关于脱贫攻坚的几个问题的确是我们现在脱贫攻坚中面临的几个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剩余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如何克服形式主义、杜绝数字脱贫是需要加强的重要工作。另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脱贫攻坚提出了新挑战。

在脱贫攻坚这个问题上,全国政协发挥了自身独特优势。在开展脱贫攻坚的工作上,全国政协参与的部门多,我们使用的各种工作形式广,而且取得的成效也比较明显。近年来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视察调研涉及17个省区市,遍及脱贫攻坚主战场,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围绕脱贫攻坚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去年,围绕脱贫攻坚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汪洋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进行专题研究。委员们从多角度提出了巩固脱贫成果的意见建议,其中有关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聚焦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包括推动克服形式主义、杜绝数字脱贫,积极开展民主监督,组织党外委员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视察。此外,全国政协还通过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界别协商会、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反应社情民意信息,组织调研考察、政协委员提交提案等各种方式,就脱贫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有效推动了脱贫工作的开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政协非常关注疫情对于脱贫攻坚的影响,并就此开展了深入跟踪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全国政协还将召开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为议题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并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我们将以高质量的协商议政,助推高质量的攻坚脱贫,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隐瞒疫情导致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郭卫民:毫无道理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有舆论认为,由于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发布上不公开、不及时,导致了疫情蔓延到其他国家,您长期从事新闻发布工作,也是新闻发言人,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郭卫民:关于这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多次做了阐释、做了澄清,在这里我也简要地再做一个介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早在1月3日,相关部门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作出研判后,就向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有关地区主动通报。在分离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后,1月12日即向国际社会发布,在这期间和之后,中国有关部门一直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保持着交流和沟通。中国1月23日关闭离开武汉的通道,从那天起,每天都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发布有关疫情的重要信息和防控措施。这些信息不仅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支持,也为世界防范、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参考。说中国隐瞒疫情导致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是毫无道理的。

刚才你提到了新闻发布,我想多说几句。围绕抗击疫情,中国组织了多层次、多渠道、高密度的权威信息发布活动,新闻发布会的数量、规模、形式创新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武汉两地多次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湖北省每天都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有关部委、许多省区市都组织了密集的新闻发布活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新闻发布活动得到了国内外舆论关注,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的新闻发布工作也还存在不足,比如,如何增强新闻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如何提高各级各地领导干部新闻发布和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等,这些也都需要认真总结,不断改进。

新闻发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新闻发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需要认真总结、不断完善。我们要切实提高各级各地领导干部对新闻发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用好新闻发布平台,主动解读政策,回应好关切,我们要转变和提升观念,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公开透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推进器,是解疑释惑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法宝,也有助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发布的制度建设,完善新闻发布工作的刚性约束和机制保障。另外,还要进一步开展好培训,切实提高各地各级广大领导干部新闻发布的素养和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通过努力,切实推进新闻发布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习近平主席将在最适宜的时机访日”

日本电视台记者:习近平主席本来今年春天要去访问日本,但是因为疫情没有实现。疫情缓和之后,习主席访问日本的行程大概什么时候会实现?或者说希望什么时候实现?

郭卫民: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相互支持、友好合作。中国发生疫情以后,日本官方和民间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当时也有很多很生动的故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个美好的诗句在网上广为流传。当疫情在日本出现后,中方在做好国内应对疫情工作的同时,也及时向日方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开展了各方面的合作,也有很多很生动感人的故事。《孟子》中有一句话,“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在大灾大难面前,两国能够携手并进,同舟共济,这正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情谊的真实体现,也是未来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愿同日方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携手战胜疫情,并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积极贡献。我们期待并相信,经过抗击疫情的考验,两国人民的友谊将得到进一步升华,中日关系的基础将进一步牢固。

记者朋友提到习近平主席访日,的确这是中日两国关系上的一件大事,两国政府、两国人民都高度关注。关于习主席对日的国事访问,中日双方都认为,要确保此次访问在最适宜的时机、环境和氛围下成行,确保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双方一致同意,继续保持沟通,为推进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共同作出努力。

湖北:1-4月全省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物价涨幅回落 代表委员:建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专项基金制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