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微电子、虚拟现实等战略性先导产业,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日期:05-20
微电子虚拟现实

原标题:瞄准微电子、虚拟现实等战略性先导产业,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在车流穿梭不息的崂山区滨海大道东侧,一座科技感十足的高层建筑在周边绿树的映衬下,显露出富有朝气的轮廓。

作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研发中心,这里正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建设。在官方网站的首页上,歌尔对其作出了富有诗意的描述——“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将人、自然、世界、未来连接起来,并使健康、美、科技有机融合。为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重塑美好生活。”

“项目建成后,将聚集近万名研发人员,拟布局芯片及传感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业态,构筑包括声学、光学、传感器、无线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软件算法、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技术融合的总部级研发中心。”歌尔相关负责人介绍,歌尔全球研发中心总投资21亿元,规划建设区域为滨海公路以东、天水路以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36.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包含各类研发中心、实验室、中试生产车间、数据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等。依托这一项目,在歌尔的全球布局中,青岛将成为引领企业创新的“主阵地”。

储备高端人才

歌尔总部位于潍坊高新区,为什么选择在青岛落地全球研发中心?

在消费电子领域,歌尔是名符其实的“隐形冠军”企业,其客户群涵盖了全球消费电子、互联网等领域内的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对自主研发创新的坚持可以说是自其创立以来的第一发展动力。在中国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榜单上,歌尔股份连续4年夺得研发实力榜单冠军。2014年,歌尔开始从零部件制造跨界至消费电子领域,并提出了“零件+成品”的发展战略。在转型过程中,扩大高端人才的储备,成为企业的一个核心需求。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需要更强大的研发平台支撑。在人才方面,青岛各级别人才数量基本占到全省的1/3左右。尤其是在高端人才方面,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青岛都是全省首屈一指的。”歌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青岛瞄准疫情之下的海外人才回流,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新机遇,以海外人才、产业人才和创业人才为重点,从政策支持、环境优化和协同推进上共同发力。这为企业进一步“投资青岛”带来了更大的信心。

站上产业前沿

歌尔在青岛的布局,始终瞄准最具前景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在微电子领域,歌尔在青岛落地的先进封装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这一平台是由市科技局、崂山区政府、歌尔集团共同发起筹建,不仅拥有2200多平方米的高规格洁净车间和行业一流的先进封测设备,还具备产业带动孵化功能,为青岛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提供硬件方案设计、封装组装、测试包装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此外,2018年9月,歌尔股份在崂山区落地总投资67亿元的智能传感器项目,目前这一项目正在按照规划有序开展,相关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领域。

“我们计划在未来3年内,在青岛建设微纳加工及分析测试、MEMS芯片、智能传感器等研发平台,以芯片设计为引领,以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为支撑,精准定位智能硬件、汽车电子、5G等产业方向,支撑崂山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链。”歌尔有关负责人说。

在已连续三年在青举办的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歌尔的展厅总是位于最显眼的位置。作为全球虚拟/增强现实行业的领导厂商之一,歌尔将其“大光学战略”与崂山区打造“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构想紧密结合。位于青岛国际创新园的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便是由歌尔牵头组建。作为全省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这一机构致力于整合全国各类虚拟现实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推进全产业链创新、生态链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山东省虚拟现实研发与制造基地。

此外,歌尔还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单位开展了多样化合作,先后在青岛参与或主导建立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航歌尔虚拟现实研究院、青岛歌尔长光研究院以及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公司。

发挥平台优势

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认可,是愿意把自己的伙伴带到这里来。歌尔“投资青岛”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发挥了自身的平台属性和生态价值,成为青岛链接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橄榄枝”。

去年3月,歌尔联合其合作伙伴高通(中国),与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共同在崂山区成立青岛芯谷·高通中国·歌尔联合创新中心,整合高通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歌尔股份的平台资源,在智能音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等智能硬件与物联网领域,为青岛的创新企业提供技术评估、研发指导、测试及认证等支持。目前,这一创新中心已经投入运营。

此外,歌尔还发挥自身作为“校友企业”的优势,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市、崂山区四方共建北航青岛研究院。经过近4年的发展建设,这一研究院已建成虚拟现实、微电子、精密仪器与光电、新材料、军民融合等5个创新技术与产业化融合的科创平台,2017至2019年共招收培养研究生339名,其中博士30名,聚集高级科研人员近500人。去年,首批硕士研究生已经踏上青岛企业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充实了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力量。

文旅手拉手 胶东欢迎您 继续保持新增“0”!北京连续34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