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针灸相伴,肠健同行

日期:05-19
针灸灸法

原标题: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针灸相伴,肠健同行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疾病,累及全球1000多万人口。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World IBD Day),由欧洲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协会(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Crohn's& Ulcerative Colitis Associations,EFCCA)组织、来自五大洲超过50个国家的患者组织共同发起,旨在提高公众对于炎症性肠病这种不可治愈的终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今年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的主题为“United we stand”(团结就是力量),希望炎症性肠病患者能够互相给予支持,更希望全社会能够给予帮助。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消瘦为主,病情往往进行性加重,迁延难愈。溃疡性结肠炎比克罗恩病更常见,两者表现也有不同。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直肠及乙状结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腹痛为主。而克罗恩病则会累及整个消化道,最常累及的是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部肿块为主。两种疾病基本都呈现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都会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轻度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炎症性肠病确诊后癌变的几率随着时间而增长,30年后癌变概率高达10%-18%。

炎症性肠病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方法。西医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为控制炎症,诱导缓解,防止复发,用药以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近年来生物制剂应用逐渐增多,但高昂的花费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对于出现并发症或病情不能控制的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炎症性肠病在手术后也有可能复发,其中克罗恩病的复发率会更高,术后患者还是需要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在中医中炎症性肠病属于“腹痛”、“泄泻”、“肠痈”、“便血”等范畴。根据具体病症的不同,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寒、湿、热、瘀等邪气侵袭肠胃以及机体正气不足是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对此,《黄帝内经》在千年前已有论述,如《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阴阳印象大论》:“湿盛则濡泻”;《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等。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临床所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往往素体脾虚,消化功能较弱。此时,合理应用针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脾胃气机。如通过辨证选穴,选用脾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等相应的腧穴进行针刺,疏调肠胃,驱邪不伤正;应用灸法扶正助阳,选用神阙、天枢、足三里等穴进行艾灸,利用艾火之温热,达到散寒祛湿、温阳健脾的功效。

我校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名中医吴焕淦教授团队长期耕耘于中医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运用灸法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创新性地提出了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的治疗学观点,在临床上疗效卓著。根据多年临床与基础研究经验,改良太乙神针古方,研制出“太乙温灸条”——艾绒与乳香、没药、沉香、冰片、桂枝、透骨草、千年健等多味中药混合制成的直径约3厘米的温灸条,这种太乙温灸条将艾灸的温热效应和药性结合,在灸疗过程中可产生广泛而持续的火力和渗透效应,更好的达到温养脾胃、理气健脾化瘀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难治性腹泻、腹痛、便血、乏力等症状,临床使用太乙温灸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针灸相伴,肠健同行

艾灸治疗

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针灸相伴,肠健同行

太乙温灸条

本文作者为包春辉、刘慧荣、吴焕淦

供稿:针灸经络研究所

图片:针灸经络研究所

我校胡鸿毅、何立群等领衔的8支团队喜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上海出台养老产业20条:鼓励建年轻人老年人融合居住的综合社区和长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