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国家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去世
5月19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原《人民文学》主编程树榛的回忆文章《亦师亦友赵东宛》,文中透露,原国家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同志于5月4日病逝,享年94岁。
据公开资料,赵东宛,1926年生,河南南阳人。1938年,时年12岁的赵东宛投身革命,参加了由河南省委创办的开封孩子剧团。地下党决定将剧团撤回解放区后,赵东宛随剧团转移到延安。1940年4月,赵东宛被分配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预科班学习,并于194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1月2日,自然科学院党组织发展赵东宛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3年初,中央根据需要,决定从自然科学院调出一些优秀的同学到八路军医科大学学习,赵东宛便在其中。他当时更愿意学工科,但还是服从组织的决定,转而学医。
1945年内战开始,赵东宛提前结束了学习生活,被任命为东北一个战地医院的政委。年龄不到20岁的他带领全体人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救死扶伤,在东北解放区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懂科技的赵东宛,以23岁青年干部身份被任命为抚顺重机厂厂长。两年后,为培养拔尖建设人才,他被派遣到苏联深造。1957年奉调回国,任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他带领大家历时3年多,于1960年完成了“一重”的建厂任务,比预期整整提前了一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赵东宛遭到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于1977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兼国家计委副主任,1985年8月任劳动人事部部长、党组书记,1988年4月任人事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央编办主任、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组长、国家行政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
在担任原劳动人事部部长期间,赵东宛领导了“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的三大改革。他组织对旧的劳动人事和工资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打破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弊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3年4月,赵东宛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1996年任中越友好协会会长,2004年12月离休。他还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中央委员,十三大代表,十四大代表。
此外,1996年,鉴于他在重型机械和高能物理发展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俄罗斯自然科学院聘任他为院士。
2015年9月2日,赵东宛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获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后,赵东宛表示,“我非常怀念我的战友们,怀念年轻时候孩子剧团的小伙伴们,现在他们有的已经牺牲,有的已经病故。他们后来有的参加了解放战争,有的参加了抗美援朝,在当时的局面下,战友们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安危,与敌人斗智斗勇,你不消灭我,我就消灭你。抗战的胜利是这些老同志们付出了巨大牺牲换来的。”
“政事儿”(xjbzse)/新京报记者许腾飞
责任编辑:杨树